總結
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發布了一份重要報告,指出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存在嚴重的監管不一致問題。這些差異使得加密貨幣公司能夠進行監管套利,並加劇了系統性金融穩定風險,尤其是與穩定幣相關的風險。
- 監管空白 - 金融穩定理事會發現近40個司法管轄區的加密貨幣監管存在重大不一致。
- 監管套利 - 公司通過尋求寬鬆的監管制度來利用碎片化的監管,使全球監管複雜化。
- 穩定幣風險 - 穩定幣的增長和整合給傳統金融帶來了潛在的市場不穩定性和「擠兌風險」。
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發布了一份重要報告,指出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存在嚴重的監管不一致問題。這些差異使得加密貨幣公司能夠進行監管套利,並加劇了系統性金融穩定風險,尤其是與穩定幣相關的風險。
金融穩定理事會(FSB)今天就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發出了嚴厲警告,強調不一致的監管框架主要通過監管套利和潛在的穩定幣驅動市場動盪,對金融穩定構成重大風險。金融穩定理事會最新報告指出,近40個司法管轄區的加密貨幣監管存在重大空白和不一致,這使得加密貨幣公司能夠利用這些差異,在監管寬鬆的地區建立業務,然後向全球擴張。這種碎片化的方法被視為對金融穩定和彈性數字資產生態系統發展的威脅。
金融穩定理事會對約40個司法管轄區的加密貨幣監管審查顯示,存在**「重大空白和不一致」,可能對金融穩定構成風險。這些不均衡的規則正在促使監管套利**,即加密貨幣提供商和穩定幣發行方積極尋找監管最寬鬆的司法管轄區來建立其業務。跨境監管被描述為**「碎片化、不一致和不足」**,這使得對估值約4萬億美元的固有全球性和不斷發展的加密資產市場進行有效監管變得複雜。
歐洲銀行管理局(EBA)也表達了這些擔憂,特別警告稱,在歐盟加密資產市場(MiCA)法規過渡階段,加密貨幣公司可能會利用漏洞。歐洲銀行管理局報告指出,在MiCA於2025年12月全面實施之前獲得授權的公司可能會進行「司法管轄區選擇」,在監管較弱的歐盟成員國註冊,然後利用護照權利在整個歐盟運營。在MiCA框架分階段實施期間,這種有策略地瞄準寬鬆制度的做法對歐盟的金融系統構成了重大威脅。
穩定幣的快速增長及其與傳統銀行部門日益融合,帶來了顯著的金融穩定擔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3050億美元的穩定幣市場有可能影響傳統借貸,削弱貨幣政策,並引發全球資產的「擠兌風險」。穩定幣信任的突然喪失可能迫使發行方**「賤賣」儲備資產,例如政府債券或銀行存款。這種拋售有可能蔓延到回購市場,加劇波動性,並需要中央銀行干預以穩定價格。金融穩定理事會強調,許多加密貨幣市場缺乏槓桿監管,用戶可以利用敞口借貸或放大交易,加上加密資產服務提供商(CASP)報告薄弱,阻礙了當局監測和解決金融穩定風險的能力。這種情況帶來了「市場壓力下連鎖失敗」**的可能性。
儘管歐盟的MiCA立法被認為是朝着協調邁出的重要一步,但Netcompany SEE & EUI的區塊鏈高級顧問Nikolaos Kostopoulos指出,不均衡的實施仍然可能允許公司利用監管空白,強調**「真正的趨同」需要一致的跨境執法。穩定幣發行商Circle對金融穩定理事會的框架做出了回應,倡導「協調的、基於風險的監管框架」**,以支持全球穩定幣的可替代性和運營效率,同時平衡更廣泛的金融穩定擔憂。Circle強調,在高品質流動資產中保持100%儲備的受監管發行方表明,清晰、一致的監管框架可以在不損害金融穩定的情況下支持創新。
2023年7月,金融穩定理事會最終確定了其加密資產活動的全球監管框架,發布了兩套旨在針對金融監管、監督和審查機構的建議。主要建議包括:賦予當局適當的監管工具;在功能基礎上對加密資產活動和市場實施全面監管(即**「相同活動、相同風險、相同監管」**原則);促進跨境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及要求加密資產發行方和服務提供商建立健全的治理和風險管理框架。這些建議旨在解決已識別的空白和不一致之處,朝着更具連貫性的數字資產監管全球方法邁進,以減輕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