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Layer 2解決方案正上面臨中心化排序器的監管壓力及內部去中心化挫折,引發市場對其未來可行性的不確定性。
監管與去中心化困境
以太坊第2層(L2)解決方案的前景正在經歷重大重新評估,因為監管機構和內部營運挑戰對其長期可行性和去中心化提出了質疑。SEC委員Hester Peirce表示,使用中心化排序器的L2區塊鏈(負責排序和處理交易)可能需要註冊為交易所。Peirce強調,任何為交易活動營利而撮合買賣雙方或匹配證券交易的實體,都可能面臨證券法下的義務。這種觀點源於中心化排序器執行類似於交易所的功能,包括促進交易和收取費用。系統越中心化,其被監管為交易所的可能性就越高,無論底層協議是否被視為證券。這種監管立場已經在調查中顯現,知名的Layer 2解決方案ZKSync證實其正受到包括美國財政部和SEC在內的美國監管機構的調查。
與此同時,L2生態系統內部的去中心化努力正在遭遇挫折。Scroll的去中心化治理機構Scroll DAO在經歷辭職和方向不確定性後暫停了營運,這標誌著其漸進式去中心化願景的一個關鍵障礙。同樣,Optimism的核心開發者也出現了離職,這反映了Layer 2保持其敘事主導地位的更廣泛擔憂。這些發展凸顯了中心化組件所提供的效率與區塊鏈技術中去中心化的基本原則之間的緊張關係。
財務機制和技術挑戰
許多L2解決方案的核心,包括Optimism、Arbitrum和zkSync,都存在中心化排序器。儘管這些排序器促進了低延遲和低成本的交易,從而提供了出色的用戶體驗,但它們也帶來了固有的風險,例如審查、單點故障和易受攻擊性。2024年6月發生的一個例子是,zkEVM rollup Linea在遭受攻擊後暫停了其排序器並審查了攻擊者地址,這凸顯了依賴單一操作員的安全脆弱性。
這些中心化排序器的設計,特別是它們在通過受控匹配引擎處理證券交易方面的作用,正是引發潛在SEC監管的原因。這種機制雖然通常通過防止MEV(如搶跑)問題提供更好的零售執行,但卻集中了對交易排序的控制權。有效去中心化這些排序器的未解決問題,對於主流L2而言,仍然是一個重大的架構和監管挑戰。
市場影響和戰略轉變
目前,通用Layer 2的市場情緒不確定至看跌,預計Layer 2相關資產將出現高波動性。這種不確定性是由上述監管和架構挑戰驅動的。長期影響表明,通用Layer 2可能被迫轉向特定應用解決方案,否則就有可能被高性能Layer 1超越。
這種潛在的轉變已經在市場行為中顯現,投資者已顯示出重新配置資本的跡象,其中Arbitrum和Optimism合計處理了以太坊交易量的60%,Arbitrum的總鎖定價值(TVS)飆升至162.8億美元。市場還觀察到企業越來越多地構建定制的Layer 2區塊鏈或應用鏈,以適應特定的高吞吐量用例,例如Gods Unchained在其定制的L2上處理了超過200萬筆NFT交易。這種策略融合了速度和信任,允許對驗證器、代幣和費用機制進行更大的控制,這對於需要隔離性能環境或司法合規性的應用程序尤為寶貴。
更廣泛的背景:以太坊不斷演進的格局
儘管一些Layer 2面臨挑戰,以太坊的底層基礎設施仍在不斷發展,旨在提高可擴展性和效率。2025年5月的Pectra升級通過將最大質押量增加到2048ETH來簡化驗證器操作。計劃於2025年11月進行的Fusaka升級旨在進一步鞏固以太坊作為可擴展、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地位。此次升級包括用於高效數據可用性的PeerDAS、用於更快區塊驗證的Verkle Trees以及用於改進智能合約部署的增強型EVM對象格式(EOF)。這些綜合升級預計將使以太坊通過Layer 2解決方案每秒處理多達100,000筆交易(TPS),並顯著降低燃氣費53%。
雖然這些以太坊升級旨在支持整個生態系統,但它們也給現有Layer 2帶來了壓力,要求它們真正實現差異化,並證明其存在不單單只是繼承以太坊的安全性。敘事表明,僅僅依賴以太坊的安全繼承可能不足以維持其生態系統,這促使它們走向更大的專業化或更強大的去中心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