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大和證券集團子公司 Fintertech 推出了一項新貸款服務,允許個人使用比特幣 (BTC) 和以太坊 (ETH) 作為抵押品購買私人飛機和遊艇等奢侈品。
- Fintertech,一家大和證券集團的子公司,現提供數字資產抵押貸款。
- 貸款促進了從“NOT A GARAGE”購買高端交通服務,而無需清算加密資產。
- 年利率範圍為 0.0%-3.0%(第一年)至 3.2%-6.0%(從第二年起),最高貸款額為 5 億日元,抵押率為 40%。
大和證券集團子公司 Fintertech 推出了一項新貸款服務,允許個人使用比特幣 (BTC) 和以太坊 (ETH) 作為抵押品購買私人飛機和遊艇等奢侈品。
大和證券集團的子公司 Fintertech 推出了一項新穎的數位資產抵押貸款服務。該舉措允許個人利用其 比特幣 (BTC) 和 以太坊 (ETH) 持有量作為抵押品,為購買「NOT A GARAGE」提供的私人飛機和遊艇等奢侈品提供資金。該服務旨在為加密資產持有者提供流動性,而無需出售其數位貨幣,從而避免潛在的資本利得事件。其金融機制包括第一年年利率從 0.0%-3.0% 開始,第二年起升至 3.2%-6.0%。貸款金額最高可達 5 億日元 (JPY),並維持 40% 的抵押率。這一發展凸顯了將加密貨幣整合到傳統金融產品中並在高端消費市場中擴大其效用的更廣泛趨勢。
自 10 月 1 日起,Fintertech 在全國大和證券集團分支機構推出了這項新貸款服務。該計畫專為對「NOT A GARAGE」高端交通服務感興趣的客戶量身定制。核心金融工具是直接以 比特幣 (BTC) 或 以太坊 (ETH) 為抵押的貸款。這些數位資產抵押貸款的主要條款包括具有競爭力的年利率,第一年為 0.0% 至 3.0%,從第二年起調整為 3.2% 至 6.0%。最高貸款金額上限為 5 億日元,強制抵押率為 40%。這種結構意味著,每借入 100 日元,就必須質押價值約 250 日元的加密資產作為抵押品。該產品允許客戶透過利用其加密資產獲得大量資金,提供了一種流動性解決方案,可以推遲或可能避免通常與出售數位貨幣相關的即時資本利得稅義務。
Fintertech 作為大和證券集團等知名傳統金融機構的子公司推出數位資產抵押貸款服務,標誌著機構對將 比特幣 和 以太坊 作為可行抵押資產的接受度顯著加速。此舉增強了加密貨幣的功能性效用,使其超越純粹的投機工具,進入高端消費領域中的實際應用。這一發展可能會樹立一個先例,鼓勵其他傳統金融實體探索和開發類似的加密抵押貸款產品,從而可能增加對作為安全抵押品的 BTC 和 ETH 的需求。該服務還為尋求流動性而不清算資產的加密持有者提供了戰略解決方案,從而減輕了即時稅收責任。這種趨勢並非孤立存在;摩根大通也在探索加密抵押貸款,這表明主要金融參與者正在向更廣泛的數位資產整合戰略轉變。然而,加密資產固有的價格波動性仍然是一個考量因素。雖然 40% 的抵押率提供了對抗市場波動的緩衝,但顯著的下行價格波動仍可能引發追加保證金通知或自動清算,歷史上的“閃崩”事件中槓桿頭寸導致連鎖清算就凸顯了這一風險。
圍繞此類舉措的市場情緒普遍看漲,反映出對數位資產長期價值和效用的信心日益增強。行業觀察家認為 Fintertech 的產品是彌合傳統金融和加密生態系統之間界限的重要一步,促進了更廣泛的機構採用並催化了新金融產品的創造。此舉被視為擴大加密資產應用場景,特別是在高端消費領域,透過使其作為可靠抵押品。這一發展與加密抵押貸款的更廣泛敘事相符,即允許資產持有者在不出售其持有的情況下獲得資金,從而釋放當前流動性的同時保留潛在的未來上行空間。
Fintertech 的新貸款服務是全球金融格局不斷演變的一部分,其中數位資產越來越多地融入傳統金融框架。這一趨勢與 Coinbase 推出比特幣抵押貸款同步,該貸款允許用戶透過 Morpho 等協議以其 BTC 借入 USDC,提供有競爭力的利率和靈活的還款條款。此外,現實世界資產 (RWA) 的代幣化是一個快速擴張的領域,預計到 2030 年將達到 16 萬億至 30 萬億美元。這一運動使傳統上流動性不足的市場民主化,並促進了代幣化資產作為各種金融服務(包括貸款)的抵押。監管環境也正在同時適應這一變化;日本等司法管轄區正在改革加密稅法,可能將加密貨幣重新分類為金融產品,並將資本利得稅率降至 20%。同樣,美國的 GENIUS 法案反映了向更清晰監管的轉變,為傳統金融機構直接參與加密市場創造了更穩定和可預測的環境。這些匯聚的發展共同強調了數位資產在全球金融系統中效用和接受度的顯著擴展,促進了創新並彌合了去中心化金融和傳統金融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