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摘要
對過去五年虛擬貨幣刑事案件的全面分析表明,加密市場內的非法活動和被盜資金大幅增加,促使全球監管和執法策略不斷演變。
事件詳情
藍迪研究公司(LanDi Research)的白皮書審查了2019年至2024年間與虛擬貨幣相關的2206起刑事案件,揭示了非法參與的持續模式。研究發現,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省份是中國虛擬貨幣相關犯罪的高發區。分析強調了虛擬貨幣日益融入各種犯罪企業,包括洗錢、欺詐和非法集資。一個顯著的例子是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法院,該法院審結了一起涉及超過500萬元人民幣USDT用於協助網絡犯罪的案件。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個人在海外加密貨幣平台上註冊虛假公司,通過套利和利潤分成獲利,協助轉移與電信詐騙相關的資金。主要被告因協助和教唆網絡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零十一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人民幣。
金融機制與犯罪趨勢
加密犯罪的金融格局持續擴大,被盜資金顯著增加。2024年,約有22億美元被盜,同比增長21%。私鑰洩露佔最大份額,佔被盜加密貨幣總額的43.8%。朝鮮黑客尤其突出,2024年負責13.4億美元,佔當年從加密平台被盜資金總額的61%。此外,2024年非法加密貨幣地址收到了估計409億美元,根據歷史趨勢,一些預測表明實際數字可能接近510億美元。
2025年上半年,加密貨幣服務已經有超過21.7億美元被盜,超過了2024年的總額。朝鮮的ByBit黑客攻擊,價值15億美元,是歷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盜竊案,約佔2025年迄今為止從服務中被盜資金總額的69%。此次盜竊激增反映了一個適應性強的犯罪格局,其中穩定幣現在佔所有非法交易量的63%,表明從2021年之前網絡犯罪分子的主要選擇比特幣(BTC)的多元化。從地理上看,美國、德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印度尼亞和韓國在2025年報告了最高的受害者數量,其中北美在比特幣和山寨幣盜竊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
監管和法律格局轉變
為了應對數位資產犯罪不斷變化的性質,監管機構正在調整其方法。美國司法部(DOJ)於2025年4月7日宣布了一項重大政策轉變,題為「通過起訴結束監管」。這份備忘錄標誌著不再追究與加密貨幣實體監管違規相關的案件,而是優先處理直接影響投資者或協助恐怖主義、毒品販運和人口販運等犯罪的犯罪活動。2022年成立的國家加密貨幣執法小組已根據這項新指令解散。
在全球範圍內,監管環境也日益明朗。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MiCA)法規於2024年末全面生效,正在為全球標準建立基準。杜拜、新加坡和瑞士等司法管轄區正在通過明確的許可制度和簡化的合規途徑,將自己定位為Web3企業的監管避風港。然而,起訴加密相關犯罪的挑戰依然存在,特別是因為過時的立法。許多相關法律,如英國的《欺詐法》(2006年)和《犯罪收益法》(2002年),早於2009年加密貨幣的發明,使得它們在數位資產上的應用變得複雜。這些犯罪的跨國性質進一步使管轄權問題和國際合作複雜化。
更廣泛的市場影響
不斷升級的加密犯罪和動態的全球監管環境的 confluence 對數位資產市場和更廣泛的Web3生態系統產生了重大影響。雖然司法部的政策轉變旨在通過將執法重點放在明顯的犯罪行為而非監管細節上,來促進創新,但持續存在的盜竊和欺詐造成的經濟損失繼續挑戰投資者信心和更廣泛的市場穩定。犯罪分子利用穩定幣進行非法交易的適應性強調了所有數位資產平台都需要持續的警惕和增強的安全協議。對刑事案件的持續分析和全球專業監管框架的開發表明,正在持續努力為虛擬貨幣領域帶來清晰度和安全性。然而,高價值黑客攻擊的普遍性以及起訴跨國加密犯罪固有的困難,凸顯了對健全的技術保障、改進的立法框架和加強國際合作的持續需求,以減輕風險並確保數位資產市場的長期完整性。
來源:[1] 過去五年涉及虛擬貨幣的刑事案件 (https://www.techflowpost.com/article/detail_2 ...)[2] Chainalysis 2025年加密犯罪趨勢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浙江定海區法院審結超500萬元USDT涉詐案件 | PANews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