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據報導,全球最大的託管銀行紐約梅隆銀行正在評估代幣化存款,以利用區塊鏈進行支付,旨在解決傳統系統中的低效率問題。此舉與主要金融機構採用鏈上結算的更廣泛行業努力相符。
- 紐約梅隆銀行正在探索代幣化存款以實現基於區塊鏈的支付。
- 該銀行的財資服務部門每日處理2.5萬億美元,並管理55.8萬億美元的託管和/或管理資產。
- 這一舉措與摩根大通和匯豐銀行為實現支付基礎設施現代化和克服傳統技術限制所做的努力相呼應,預示著更廣泛的行業轉變。
據報導,全球最大的託管銀行紐約梅隆銀行正在評估代幣化存款,以利用區塊鏈進行支付,旨在解決傳統系統中的低效率問題。此舉與主要金融機構採用鏈上結算的更廣泛行業努力相符。
按託管資產計算,全球最大的託管銀行紐約梅隆銀行正在積極探索實施代幣化存款,以促進基於區塊鏈的支付系統。這一戰略舉措旨在解決現有傳統支付基礎設施固有的低效率問題,符合更廣泛的行業趨勢,即向實時、24/7結算能力發展。此舉反映了在金融生態系統中推動現代化,該銀行的財資服務部門平均每日處理2.5萬億美元的支付,並監管55.8萬億美元的託管和/或管理資產。
紐約梅隆銀行的財資服務部門正在評估代幣化存款,其定義為銀行發行的、可轉讓的數字貨幣,代表商業銀行資金的債權。這些存款旨在使客戶能夠透過區塊鏈軌道執行支付,從而實現近乎即時和連續的24/7結算,這與傳統的代理網絡有顯著不同。紐約梅隆銀行財資服務執行平台負責人Carl Slabicki表示,這項努力是推動實時、即時和跨境支付現代化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該銀行在數位資產基礎設施方面的參與還包括在7月與高盛建立的合作夥伴關係,以維護貨幣市場基金所有權的代幣化記錄,旨在增強抵押品流動性和結算。
紐約梅隆銀行的探索標誌著傳統金融中對區塊鏈技術日益增長的機構接受度。這一發展與其他主要全球銀行的舉措 parallel;例如,摩根大通為JPMD(在Base上運行的美元存款代幣)啟動了一個概念驗證,而匯豐銀行則為企業客戶推出了代幣化存款服務,以促進跨境貨幣交易。消息網絡Swift也正在開發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共享賬本原型,用於跨境支付。與Chainlink和瑞銀合作,Swift成功試點整合了使用ISO 20022消息的區塊鏈交易,允許銀行訪問區塊鏈而無需進行基礎設施改造。這種向代幣化存款的轉變被視為克服銀行生態系統內“傳統技術限制”的機制,隨著標準的成熟,有可能擴展到更廣泛的市場。
行業分析表明,銀行採用代幣化存款可能會導致一個更 robust 的金融系統,尤其是在穩定幣獲得關注和監管明確的情況下。紐約梅隆銀行數位資產全球負責人Caroline Butler主張對數位資產進行全面的監管重新思考,以最大化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變革潛力,超越增量優化。2025年7月簽署的GENIUS法案為“支付穩定幣”建立了聯邦框架,要求有抵押儲備和更嚴格的監督,預計這將降低風險並增加機會。最近一項EY-Parthenon調查顯示,目前未使用穩定幣的54%金融機構計劃在六到十二個月內採用它們,這得益於潛在的成本節約和更快的處理速度。根據Fireblocks 2025年報告,近一半(49%)的受訪機構已在使用穩定幣進行支付。
紐約梅隆銀行的舉措有助於模糊傳統金融(TradFi)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間的界限,為更廣泛的機構整合樹立了先例。這一趨勢預示著全球支付基礎設施的根本性重塑,可能改善跨境結算並推動對底層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需求。到2025年9月,穩定幣的總市值達到2940億美元的峰值,這得益於監管明確性和機構接受度的提高。雖然銀行正在積極參與這一轉型,但存款轉向產生收益的穩定幣的前景可能會影響銀行資金,並可能提高政府和家庭的借貸成本,正如國際清算銀行所指出的那樣。合規挑戰,特別是反洗錢審查,也隨著每一次區塊鏈交易而加劇,隨著這些數位創新成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需要採取謹慎的監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