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月交易量突破5000萬,活躍地址創歷史新高,而交易費用暴跌,表明L2s正在重新定義其價值捕獲和效率。

執行摘要

以太坊的網路活動已飆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月交易量超過5000萬,獨立活躍地址接近1677萬。與此同時,無論是中位數還是平均交易費用,都處於或接近週期低點,這反映出由 第二層 (L2) 擴展解決方案驅動的網路效率提高。這一悖論標誌著 以太坊 成功的擴展,價值捕獲正從 第一層 (L1) 費用轉向對其在 L2s 上的可信中立性、安全性和結算的需求。

事件詳情

以太坊 在吞吐量方面取得了新高,每月處理超過5000萬筆交易,獨立活躍地址創多年新高。儘管活動激增,交易費用卻顯著下降,中位數和平均費用接近週期低點。基礎費用 gwei 通常保持低位穩定,介於1到3 gwei 之間,優先費用通常佔總費用的50%或更多。這種效率主要歸因於 L2 Rollup 的廣泛採用。Blob 利用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由 UnichainBaseOptimismArbitrumWorld ChainTaikoL2s 推動。2024年的 Dencun 升級和2025年的 Pectra 升級顯著降低了 L2 Rollup 的 Blob 成本。儘管使用率高,以太坊 主網來自銷毀以太幣的收入仍遠低於峰值時期,淨 ETH 發行量略微為正,每月約70,000 ETH以太坊 上的總鎖定價值(TVL)約為926億美元,正接近其2021年牛市週期峰值1088億美元。

解構財務機制

以太坊 經濟模型正在經歷根本性的重新定義。價值累積正日益從直接的 L1 費用捕獲轉向 L2s 及其各自的應用。費用的顯著降低主要是基礎費用壓縮和網路容量增強的結果。Dencun 升級通過減少 ETH 銷毀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影響,導致自 The Merge 以來持續的通脹趨勢。以太坊 的長期發展軌跡由效率定義,使其能夠以逐步降低的每筆交易成本在 L1 上結算不斷增長的交易量和用戶活動。費用捕獲機制正在向 L2 排序器、MEV 供應鏈和應用程式遷移,將 以太坊 的基礎層定位為低利潤、高完整性的結算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 L2 交易費用仍然以 ETH 支付,而不是原生的 L2 代幣,這表明儘管用戶受益於成本降低,但這些費用繼續為 以太坊 更廣泛的生態系統做出貢獻。

分析商業策略與市場定位

以太坊 正在戰略性地發展為一個中立的結算層。其“以 Rollup 為中心”的路線圖旨在維護精簡且安全的 L1,同時將擴展責任轉移到 第二層。這一策略由 Vitalik Buterin 頻繁闡述,旨在解決由高 L1 Gas 費用和有限的交易處理能力帶來的挑戰。然而,這種方法有一個固有的副作用:L2s 將交易從 L1 分流,從而抑制 ETH 銷毀率。為了抵消這一點,以太坊 正在實施旨在增強 L1 吞吐量和價值捕獲的升級,包括多次提高每區塊 Gas 限制(從3000萬增加到3600萬,然後在2025年增加到4500萬),以及開發基於 L1 的 Rollup 排序以增強抗審查性和跨 Rollup 可組合性。以太坊 質押生態系統也經歷了顯著增長,3500萬至3700萬 ETH(佔總流通供應量的29%至31%)被積極質押,提供3-4.8%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這種大量的質押活動增強了網路安全性和合法性,但也引入了對中心化的擔憂。

評估更廣泛的市場影響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種不斷演變的環境需要分析重點的轉變。以 L1 費用收入和銷毀率為中心的傳統指標變得不那麼重要。相反,現在評估價值的關鍵指標包括 L2 Blob 利用率、結算份額以及驗證者質量和激勵措施。這重新定義了 ETH 持有者的投資論點,強調了整個 以太坊 網路(包括 L2s)提供的更廣泛的實用性和安全性。該網路正在轉型為一個更成熟、以基礎設施為中心的實體。以太坊 質押的顯著增長,被稱為“質押雪崩”,加上主導質押提供商之間權力集中,帶來了“去中心化困境”。這一由 Vitalik Buterin 確定為 以太坊 L1 的主要風險的關鍵挑戰,強調了在網路增長與其基礎去中心化精神之間取得平衡的持續需求。未來的計劃升級,例如“完整 Danksharding”,旨在通過 第二層 解決方案大幅提高交易吞吐量並降低成本,鞏固 以太坊 作為安全數據可用性層的角色。圍繞降低32 ETH 質押要求的討論也可能使訪問民主化,促進更廣泛的個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