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苹果公司最新发布的 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Air 机型正引发大量消费者对其耐用性的投诉,众多报告称设备在少量使用后就出现了磨损和划痕。这一事态发展给这项科技巨头原本强劲的发布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事件详情
香港、上海和伦敦的 苹果 门店观察以及广泛的社交媒体报告表明,iPhone 17 Pro 和 Pro Max 的深蓝色版本,以及黑色 iPhone Air,特别容易受到表面损伤。中国微博和 X(前身为 Twitter)等平台的用户分享了大量图片和使用体验,微博上一个相关话题标签的浏览量超过 4000 万次。尽管 苹果 公司宣传这些机型拥有“更强的抗刮擦涂层”,并且是该公司多年来的首次重大硬件重新设计,采用了铝制外壳,但用户投诉却迅速积累。报告还指出,MagSafe 充电器 会在 iPhone 17 Pro 机型背面留下明显的圆形痕迹。
市场反应分析
这些耐用性问题的出现对 苹果 (AAPL) 的品牌形象和潜在销售势头构成了挑战。尽管 iPhone 17 系列的初期销售强劲,尤其是 Pro 机型,但社交媒体上普遍存在的负面反馈可能会侵蚀消费者信心。这种情况让人联想到过去 苹果 产品发布时面临的设计或质量问题,例如 iPhone 7 容易磨损的光泽黑色表面,iPhone 6 的“弯曲门”易受损性,以及 iPhone 4 的天线问题。当前的耐用性问题直接与 苹果 在产品质量上的高端定位相矛盾,尤其是考虑到该公司对增强抗刮擦性的宣传。
更广阔的背景和影响
这个耐用性问题在 苹果 的关键时刻浮出水面。该公司正严重依赖 iPhone 17 系列来维持其市场势头,尤其是在其努力推出先进的 AI 功能和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之际。尽管财务状况良好,2025 财年第三季度 营收达到 9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iPhone 销量飙升 13.5%,但该股票的市场反应喜忧参半,包括发布后两天内市值初步下降 1120 亿美元。这凸显了投资者对创新战略、利润率以及 苹果 在 AI 竞赛中的地位的担忧,分析师指出 iPhone 17 系列提供的只是渐进式更新,而非颠覆性突破。
专家评论
分析师对 苹果 (AAPL) 在这些事态发展中的前景看法不一。摩根大通 将 AAPL 的目标价从 255.00 美元 上调至 280.00 美元,维持“增持”评级,理由是 iPhone 17 系列早期需求良好,并预计 2026 财年 iPhone 销量将达到 2.36 亿部。相反,瑞银集团 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 220 美元,指出根据早期预订数据,需求喜忧参半。辉立证券 将 苹果 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减持”,理由是“估值过高”以及对关税相关成本和监管风险的担忧。这些不同的观点凸显了在强劲销售和更广泛战略挑战的背景下,评估产品质量问题的长期影响的复杂性。
展望未来
苹果 的当务之急将是解决关于 iPhone 17 耐用性日益增长的担忧。迅速的回应,无论是通过官方声明、材料澄清,还是未来批次中潜在的设计调整,都将对减轻对其品牌声誉和消费者忠诚度的潜在长期损害至关重要。投资者将密切关注对后续季度销售预测的任何影响,尤其是在 中国 等主要市场。此外,该公司在开发和集成 AI 功能方面的进展仍然是影响投资者情绪的重要因素,而 iPhone 17 耐用性问题为 苹果 的整体产品战略和执行增加了另一层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