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印度央行正在推进其数字货币(e₹)计划,以实现更快、更安全的交易,同时对私有加密货币(如比特币)实施严格措施。
- 印度储备银行(RBI)计划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e₹。
- 政府对私有加密货币保持谨慎立场,征收重税并强调其缺乏主权支持。
- e₹零售试点已扩展至60万用户,预计到2025年3月流通量将达到1016.5亿卢比,这表明印度正在战略性地转向国家支持的数字资产。
印度央行正在推进其数字货币(e₹)计划,以实现更快、更安全的交易,同时对私有加密货币(如比特币)实施严格措施。
印度正在推进推出印度储备银行(RBI)支持的数字货币,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交易速度和透明度。联盟部长皮尤什·戈亚尔证实,该国计划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旨在通过可验证的数字记录遏制非法交易。与此同时,印度政府重申了对比特币等私人加密货币的谨慎态度,原因是它们缺乏主权支持和固有的波动性。这一双重策略使印度站在国家数字货币采用的最前沿,同时加强了对去中心化数字资产的监管审查。
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宣布,印度打算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明确表示:“印度也已宣布,我们将推出一种由印度储备银行担保支持的数字货币。”这一举措建立在现有的e₹零售试点项目基础之上,该项目已扩展到17家银行的60万用户。预计到2025年3月,数字卢比的流通量将达到1016.5亿卢比,比2023年增长334%。数字卢比旨在促进无缝和安全的交易,利用类似于稳定币的区块链技术实现速度和透明度,并旨在以电子形式像传统货币一样运作。
戈亚尔阐明了印度对私人加密货币的政策,表示:“我们不鼓励[加密货币],因为我们不希望任何人被困在……一个没有支持且没有任何后端[代币]中。”他强调了缺乏官方担保的非受监管数字资产的风险,导致对其使用征收重税,以抑制投机并引导资金流向主权支持的数字资产。
印度储备银行的数字货币架构采用两层模型。在此模型中,中央银行提供货币供应,商业银行或授权中介机构向公众分发CBDC。这些中介机构充当节点,促进铸造的**e₹**代币从中央银行的转移。**e₹**本身不会产生利息,但可以转换为存款。**e₹**计划的未来功能包括低网络条件下的离线功能和可编程性。可编程性允许将规则直接嵌入到交易中,例如限制政府福利用于特定目的在指定商家处使用,从而增强控制和可追溯性。
印度的战略明确与更广泛、监管较少的Web3生态系统形成对比,优先考虑国家支持的数字资产。对私人加密货币征收30%的税以及持续的监管审查旨在将资金和投资者兴趣重新导向e₹基础设施。这种方法符合更广泛的金融包容性目标,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通过解决传统银行系统的局限性并为补贴和Kisan信用卡贷款提供可编程支付。将e₹批发试点扩展到包括四家独立的初级交易商,旨在代币化银行间交易并降低结算风险,同时参与国际清算银行(BIS)创新中心下的多边CBDC倡议,使数字卢比成为跨境汇款的竞争者。
印度储备银行支持的数字货币的引入标志着印度金融格局的重大转变,并带来重大的市场影响。短期内,印度对私人加密货币监管压力的增加和税收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在该地区引发去中心化数字资产的看跌情绪。e₹的增长,随着其用户群和流通量的增加,表明资金正从投机性加密投资战略性地重新分配到更稳定、主权支持的数字基础设施。机构投资者正表现出向CBDC基础设施的转变,在无支持加密货币监管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定的回报。
从长远来看,印度的举动可能成为其他考虑推出CBDC国家的一个先例,影响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并加速区块链技术在传统金融中的采用。区块链支付的能力——提供秒级到分钟级的结算时间,24/7/365全天候可用性,显著降低的跨境费用(0.1–2%,而传统为4–6%),完整的审计追踪,以及几乎零的退款——对传统支付系统构成了直接挑战。通过代币化实现“可编程货币”的概念,允许通过嵌入规则实现自动化支付,可以彻底改变各个行业,从版税分配到物联网设备的微支付。这一举措突显了数字资产领域的日益分化:国家支持的、受监管的CBDC与去中心化的、不受监管的加密货币,对全球监管框架和投资者情绪具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