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第二季度,网络规模行业实现了创纪录的7220亿美元收入,这得益于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资本支出同比大幅增长77%,达到1220亿美元。尽管这项前所未有的投资推动了主要科技公司的增长,但与此同时,自由现金流利润率被压缩至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促使分析师警告称,由于未经证实的人工智能商业模式和强烈的市场炒作,可能存在“泡沫区域”。

在2025年第二季度,网络规模行业实现了创纪录的7220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14.1%。这一显著增长伴随着资本支出(capex)的 extraordinary 激增,从上一年增长77.0%至1220亿美元,主要用于建设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尽管这些投资推动了领先的科技公司发展,但它们同时也在侵蚀自由现金流利润率,重新引发了对市场估值过高和当前人工智能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忧。

事件详情

网络规模行业在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达到7217亿美元,年化销售额为2.82万亿美元。同期,资本支出同比增长77.0%,总计1220亿美元,其中年化资本支出的61%主要分配给数据中心计算和网络、电力、散热和光纤等技术基础设施。研发(R&D)支出增长17.8%至930亿美元。尽管支出如此激进,现金储备同比基本持平,为6290亿美元,而债务增长8.9%至5670亿美元。净财产、厂房和设备(PP&E)同比飙升38.9%,达到1.111万亿美元,员工人数增长1.2%至428万人

收入增长主要集中在主要参与者。亚马逊(AMZN)收入增长13.3%至1677亿美元Alphabet(GOOG)增长13.8%至964亿美元微软(MSFT)增长18.1%至764亿美元京东(JD)增长22.5%至493亿美元Meta(META)收入增长21.6%至475亿美元。相反,富士通下降2.6%,百度收入下降3.5%,而阿里巴巴(BABA)由于近期剥离,仅增长1.9%。主要的资本支出由亚马逊Alphabet微软Meta主导,合计占全球总额的73%

市场反应分析

这一创纪录基础设施建设背后的驱动力是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的压倒性热情。这种热情得到了美国政府补贴、广泛的消费者兴趣以及技术买卖双方之间自我强化的循环的进一步支持。然而,这种激增已将市场推入了分析师们所称的“泡沫区域”长达数个季度,由于许多人工智能商业模式未经证实,存在“巨大的崩盘下行风险”。

自由现金流(FCF)利润率受到这些巨额资本外流的显著影响。年化FCF利润率降至13.3%,标志着自2011年以来的第二低点,略高于2022年第四季度记录的13.1%。单季度FCF利润率11.0%与2022年第一季度持平,是现有数据库中的最低点。尽管2025年第二季度年化期间的净利润率平均相对强劲,为20.8%——是201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但FCF被认为是衡量市场健康状况更可靠的指标,因为净利润可能受到一次性项目或会计调整的影响。该行业的现金头寸6293亿美元仍超过其总债务5867亿美元,但净现金缺口已持续数年稳步缩小。

更广泛的背景和影响

这次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激进投资周期与过去的投机狂潮,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前的环境下,主要科技公司正在向人工智能投入数十亿美元,仅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在过去一年中就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花费了超过246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3200亿美元。这引发了对这些支出的合理性以及回报实现的关键质疑。

此外,一项来自自治研究所的最新分析显示,高达75%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在其最新的SEC备案文件中更新了官方风险披露,以纳入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其中,57家主要公司明确警告投资者,他们可能永远无法从其巨额人工智能投资中获得回报,理由是投资回报率(ROI)不明确以及快速变化的合规挑战。强调的关键风险包括加剧的网络安全漏洞、来自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等举措的监管不确定性,以及与第三方模型相关的供应商依赖性增加和知识产权风险。

在区域方面,曾拖累全球增长的亚太市场现在正在反弹。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腾讯(0700.HK)和阿里巴巴等公司有望在2026年之前加速发展势头。小米也在为亚洲的增长做出贡献,扩大其出口市场并投资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

专家评论

分析师们越来越关注人工智能市场调整的可能性。亨利·布洛杰特,一位以在互联网时代做出预见性预测而闻名的前华尔街分析师,已经警告“人工智能大萧条”即将来临。他强调,尽管人工智能具有变革潜力,但当前的炒作周期与2000年崩盘前的估值过高如出一辙。布洛杰特指出,英伟达等人工智能巨头的估值飙升,其股价在大规模数据中心投资中飙升。

“尽管人工智能在公共场合被宣传为一项创新,但私下里它被视为一个日益增长的威胁,”根据《世界经济杂志》强调的一份报告,这反映了公众乐观情绪与私人企业担忧之间的二分法。

尽管资本支出巨大,一些专家指出,直接归因于人工智能的收入增长与支出规模相比仍然有限。这种分歧,加上内部企业警告,表明市场存在两极分化,少数大型科技公司正在进行激进押注,而更广泛的企业则在应对实施挑战、技能差距和治理问题。

展望未来

网络规模行业的未来轨迹将主要取决于大规模人工智能投资是否能转化为可持续的、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需要关注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实际投资回报、主要经济体监管框架的演变,以及对人工智能能力的需求是否继续支持当前的资本支出速度。

分析师将密切关注市场是否进入生成式人工智能Gartner炒作周期中的“幻灭谷”迹象,因为对成本不断上升、数据短缺和监管障碍的担忧可能会抑制其采用。人工智能增长和支出集中在少数主要参与者身上,也引发了关于市场多元化以及如果人工智能预期回报未能实现可能对更广泛市场产生影响的问题。未来几个季度将是决定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激增是代表可持续的技术革命,还是又一个处于修正边缘的投机泡沫的关键。创新与投机之间的持续平衡将决定市场未来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