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份政府文件和印度儲備銀行(RBI)的保留意見,由於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印度傾向於部分加密貨幣監管而非全面的框架。

監管立場

印度對加密貨幣監管採取謹慎態度,選擇部分監管而非全面的法律框架。據路透社看到的一份政府文件顯示,這一決定源於擔心將數位資產整合到主流金融體系中可能帶來系統性風險。**印度儲備銀行(RBI)**對監管加密貨幣表示保留,理由是難以控制其風險。

印度央行的擔憂

印度儲備銀行的立場是,監管加密貨幣可能會無意中賦予其“合法性”,並可能導致該行業變得系統性。該中央銀行一再警告與加密資產相關的風險,導致該國正式金融系統與加密貨幣之間的交易幾乎凍結。印度儲備銀行於2025年1月1日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FSR)強調,包括穩定幣在內的加密資產有可能擾亂印度的經濟和金融穩定,繞過傳統金融渠道,並規避資本流動管理措施。

市場影響和投資者情緒

目前有限的監管清晰度有助於抑制加密貨幣對受監管金融系統的風險。現有的稅法和其他法律對投機性交易起到威懾作用,並懲罰欺詐和非法活動。印度的監管立場目前既是信譽來源,也是一種限制。該國選擇了清晰度和控制,而不是放任自流的擴張。這一選擇減少了某些形式的法律風險,並促進了受監管的機構活動——這對於國際投資者在中長期內的信心來說是一個顯著的優勢。與此同時,高稅收和交易報告引入了摩擦,這可能會抑制投機性交易並增加參與市場的成本。對於國際投資者而言,印度不再是一個未知數;它是一個高摩擦、高潛力的市場。

挑戰與替代方案

由於存在點對點(P2P)轉賬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全面禁止加密貨幣被認為不可行。雖然政府可以監管比特幣,但它們無法關閉去中心化網絡。試圖禁止加密貨幣的國家面臨執法挑戰,用戶會採用VPN使用和P2P交易等規避措施。印度在加密監管方面的策略是一種權衡。

稅收和監管措施

印度近期最重要的政策行動都圍繞著稅收、反洗錢(AML)法規以及地方監管機構對交易所和服務提供商採取的漸進但更具協作性的方法。2022年預算中公布的歷史性稅收策略規定,虛擬數位資產收益統一徵收30%的稅,交易徵收1%的源頭扣稅(TDS)——這些稅收繼續構成印度加密稅收框架的支柱,並繼續在2024-25年得到支持。

未來展望

2025年加密政策路線圖標誌著從修訂後的TDS政策到新的印度儲備銀行支持的區塊鏈舉措,正邁向結構化監管。印度財政部現在將虛擬數位資產(VDA)分為兩類:實用型代幣和證券型代幣。在監管沙盒框架下,**印度儲備銀行(RBI)**推出了區塊鏈沙盒2.0,以試點智能合約審計工具、CBDC與穩定幣的互操作性以及通過非銀行金融公司(NBFC)進行的鏈上借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