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車公司在2025年面臨前所未有的汽車召回數量,導致巨大的財務負擔、受損的聲譽以及投資者日益增加的審查。由於保修成本不斷膨脹,以及對其品質控制流程和長期戰略的質疑,該汽車製造商的股價面臨壓力。

美國股市對福特汽車公司 (F) 的最新發展反應平淡,此前這家汽車製造商宣布了另一次大規模安全召回。福特股價在消息傳出後盤前小幅下跌,反映出投資者對其持續存在的品質控制問題及其財務影響的擔憂。最近的這次事件突顯了福特面臨的挑戰時期,召回數量不斷升級,對其營運和財務績效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大規模召回詳細說明營運壓力

最近的一次行動涉及在美國召回超過145萬輛汽車,涵蓋2015年至2019年車型,原因是倒車時可能無法正確顯示圖像的故障後視攝像頭。受影響的車型包括林肯MKC野馬、各種F系列卡車全順貨車Econoline探險者銳界Ranger林肯領航員。這個特定問題增加了由於能見度降低而導致事故的風險,是今年早些時候啟動的類似召回的擴展。

此次最新召回使福特在2025年的召回總數超過100次,創下了任何汽車製造商在一年內召回次數最多的行業記錄。這些行動的頻率和規模不僅限於後視攝像頭,還包括F系列卡車的儀表板軟體故障、影響85萬輛汽車的燃油泵缺陷、18.5萬輛F-150 Lightning車型中的電池缺陷以及Bronco SportEscape車型中的燃油噴射器故障。

市場反應和財務影響

福特廣泛的召回活動已轉化為巨大的財務成本,並對其股票表現產生了顯著影響。保修和召回費用急劇增加,該公司2024年的保修成本同比增長22%,達到60億美元。在最近報告的季度中,福特專門針對一項解決燃油噴射器缺陷的重大召回計入了5.7億美元的費用。過去五年中召回造成的累計財務損失估計達數十億美元。

這些不斷升級的成本正在擠壓這家汽車製造商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在其新興的電動汽車(EV)部門。福特報告稱,其電動汽車部門在2025年第二季度營運虧損13億美元,並預計該部門今年總虧損將超過50億美元。此類資金流出正在轉移本可以投資於關鍵未來技術和產品開發的資本。

在市場表現方面,福特的股價今年迄今已下跌約10%,表現不及標普500指數及其行業同行。儘管該股在過去一年中上漲了近10%,這落後於豐田等競爭對手,後者在同期上漲了15%。Stellantis在過去一年中下跌了41%。從估值角度看,福特的遠期市銷率為0.28,低於豐田的0.79,但高於Stellantis的0.15。持續的召回危機也導致福特的淨債務顯著增加,達到1380億美元,其淨債務/EBITDA比率擴大至10.4倍,遠超行業基準。

對品牌和行業的更廣泛影響

大量的召回正在引發對福特品質控制流程的根本性質疑,並對其品牌聲譽造成重大損害。這可能會侵蝕消費者信任,並可能影響未來的銷售,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電動汽車市場,可靠性是關鍵的差異化因素。問題似乎是系統性的,許多召回歸因於軟體相關缺陷,這凸顯了現代汽車系統日益增長的複雜性。然而,傳統的製造缺陷也依然存在,這表明這家汽車製造商面臨雙重挑戰。

儘管福特的召回數量異常高,但其他主要汽車製造商在2025年也面臨品質問題。Stellantis最近召回了超過9.1萬輛Jeep大切諾基混合動力車,原因是軟體故障,而傳統上以可靠性著稱的豐田則因有缺陷的除霜器召回了約6.2萬輛豐田凌志汽車。然而,福特召回的頻率和規模表明其面臨更深層次、公司特有的品質控制挑戰。

分析師觀點和未來展望

分析師指出,福特目前的困境凸顯了快速電氣化和汽車軟體日益複雜所帶來的固有風險。該公司依賴傳統的基於經銷商的修復,而不是採用特斯拉等競爭對手青睞的更高效的空中下載(OTA)更新,這增加了召回相關的成本和物流挑戰。儘管分析師馬克·德萊尼(Mark Delaney)表示,如果召回成本穩定,福特的核心業務(不包括其電動汽車部門)仍能實現強勁的息稅前利潤,但普遍情緒仍然謹慎。

展望未來,福特能否重獲投資者信心取決於有效解決其品質和軟體可靠性問題。該公司於2023年對其品質控制流程進行了改革,包括針對新車發布更嚴格的程序、招聘300名工程和設計專家、更嚴格的車輛測試,並採用豐田“精益製造”體系的原則。新車的初始品質已出現早期改善跡象,2025年車型比上一年提高了10%,自2021年以來,公司初始品質問題減少了25%。福特在J.D. Power 2025年初始品質研究(IQS)中,在其各自細分市場中獲得更多頂級排名,儘管總體得分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然而,穩定之路仍不明朗,持續的電動汽車虧損和高昂的召回成本威脅著該公司到2026年實現電動汽車部門損益平衡的目標。此外,關稅壓力預計將導致福特在2025年面臨20億美元的息稅前利潤淨不利影響。該公司暫停全年指引的決定向投資者表明了這種不確定性。未來幾個月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包括福特修訂後的品質控制措施的持續有效性、其在實現電動汽車盈利方面的進展以及採用OTA更新以減輕未來召回費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