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对先进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限制推动中国科技和半导体行业大幅上涨,主要指数和公司均实现显著增长。在加速中国人工智能自给自足进程的同时,这种快速上涨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市场过热和可持续性的担忧。
周二,美国股市收盘涨跌互现,投资者继续评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全球技术供应链的影响。一个重要的进展是中国科技和半导体行业的强劲反弹,这直接受到了美国对先进人工智能 (AI) 芯片严格出口管制的影响。
事件详情
2025年全年,中国科技和半导体股票展现出显著的韧性和增长。截至2025年9月16日,恒生科技指数同比飙升72.34%,收于5,989.27点,扭转了此前多年的颓势。这一势头是广泛的,涵盖了芯片制造商和主要互联网公司。
领涨的是中国知名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寒武纪科技,其在上海上市的股票自2025年初以来上涨了惊人的143%,仅8月份就上涨了近130%。2025年8月28日,寒武纪的股价达到1.587元人民币,短暂超越贵州茅台成为中国最昂贵的股票。其他国内芯片制造商也录得可观涨幅;中芯国际上涨83%,华虹半导体年内飙升118%。在2025年7月初,华虹半导体在战略性行业公告发布后跳涨15%,中芯国际上涨10%。
除了芯片制造,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中国科技巨头也显著受益。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年内上涨83%,而腾讯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上涨超过54%。两家公司都在大力投资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基础设施。
市场反应分析
此次反弹背后的驱动力是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技术竞争。美国政府,在拜登和现任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都实施了全面的出口限制,旨在限制中国获取尖端人工智能芯片及相关制造工具。这些旨在阻碍中国军事现代化和技术优势的措施,无意中催生了中国内部对技术自给自足的强大推动力。
此前依赖外国技术的中国公司现在被迫采用国内解决方案。这一转变为空客寒武纪等本土企业创造了一个受限且不断扩大的市场,寒武纪在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348%,达到288.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激增296%至103.8亿元人民币。市场反应反映了资本向有望从这一国内任务中受益的公司进行战略性再分配。
然而,估值的迅速上涨引发了严重的过热担忧。例如,寒武纪的滚动市盈率 (P/E) 超过4,000倍,市销率 (P/S) 达到147.30,这些指标显著超过了全球基准,例如市盈率低于60倍的英伟达。寒武纪本身也警告投资者,其股价已“偏离基本面”。最近的一个周四,中国科技股出现下跌,寒武纪股价暴跌13%,市场传言监管机构将遏制投机以及指数再平衡的担忧,进一步凸显了这种情绪。
更广泛的背景与影响
这些美国出口管制正在从根本上重塑全球半导体行业,加速形成“双轨制”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一个与西方技术接轨,另一个建立在中国制造的解决方案之上。在促进中国国内创新的同时,这种分叉给美国芯片制造商带来了重大挑战。
英伟达,作为人工智能GPU的市场领导者,面临着巨大的收入影响,估计从受限制芯片销售导致的55亿美元费用到各种禁令和协议造成的潜在总损失高达150亿美元。中国历来占据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使得这些限制尤其痛苦。同样,AMD也警告称将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如果未能为其MI308 GPU获得出口许可证,可能会产生高达8亿美元的未售库存费用。
反之,美国限制造成的真空为AMD等公司提供了在中国市场获取份额的潜在机会,因为客户会寻求替代方案。然而,如果美国公司被切断与关键全球市场的联系,其面临的长期风险是利润率受侵蚀和研发资金减少。
专家评论
瑞银分析师强调,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全栈式人工智能云基础设施赋能者”,而腾讯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游戏和广告领域表现强劲。两家公司都在战略性地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并显著增加人工智能相关的资本支出,其中腾讯第二季度的人工智能支出翻倍至191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支出比过去四个季度的平均水平增长了50%以上。
尽管对中国科技持乐观态度,瑞银也提出了谨慎观点。他们观察到“大量投机资金已经开始获利了结”,这表明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支持性政策或行业催化剂”,市场的狂热步伐可能会降温。
展望未来
中国科技和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轨迹将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政府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投资对于维持国内创新驱动至关重要。市场将密切关注中国企业新产品和技术突破的出现,这可能会提供新的催化剂。
然而,当前许多中国科技股,特别是芯片制造商的估值,值得仔细考虑。投资者将关注能够证明高市盈率合理的持续增长迹象,而不是仅仅依赖投机热情。持续的地缘政治动态以及来自美国和中国国内为管理市场投机而采取的进一步监管干预的可能性,仍将是未来几周和几个月内塑造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