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超微半导体(AMD)和英伟达(NVDA)的股票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关注其在人工智能(AI)芯片市场的估值、盈利能力和竞争地位,并指出由于新产品开发,AMD可能是一项被低估的投资。
超微半导体与英伟达:AI芯片市场的比较分析
美国股市正密切关注人工智能 (AI) 芯片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特别是超微半导体 (AMD) 和英伟达 (NVDA) 之间。尽管英伟达目前保持着领先地位,但超微半导体最近的产品开发和战略进展正促使市场重新评估其市场地位和未来的增长轨迹。
估值与市场地位
英伟达保持着显著更大的市值,超过4万亿美元,使超微半导体的估值相形见绌,后者接近2630亿美元。这一巨大差异反映了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既定的主导地位和盈利能力。
尽管市值存在差异,但对远期市盈率 (P/E) 倍数的深入分析显示,两家公司在远期估值方面相似。根据这一指标,超微半导体目前被观察到略微昂贵,这表明其未来的增长潜力已经部分计入其股价。截至今年以来的表现,超微半导体股价上涨超过34%,跑赢了英伟达的27%涨幅,表明投资者对超微半导体在蓬勃发展的AI市场中的前景日益乐观。
超微半导体的AI战略与产品开发
超微半导体正通过一系列新AI加速器的强大路线图,策略性地挑战英伟达的领先地位。该公司最近推出了Instinct MI350系列,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大幅扩张。值得注意的是,超微半导体的CEO表示,“排名前十的模型构建者和AI公司中有七家”已经在使用MI350。
展望未来,超微半导体对其下一代芯片有着宏伟的计划,MI400系列计划于2025年推出,MI500系列目标于2027年推出。性能比较也正在浮现,据报道,超微半导体的MI355在关键训练和推理工作负载方面与英伟达的B200持平或超越。此外,MI355X拥有22.1 TB/s (每秒太字节) 的内存带宽,几乎是B200的8 TB/s的三倍,这是处理大型语言模型的关键指标。
汇丰银行的分析强调了超微半导体的竞争性定价策略,MI350系列的平均售价为25,000美元,比英伟达的Blackwell B200仍便宜约30%。这种成本效率,加上与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兼容性,使超微半导体成为寻求管理AI部署成本的企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案。
英伟达的持久主导地位和生态系统优势
尽管超微半导体正在取得进展,但英伟达作为AI芯片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的地位,得益于其强大的CUDA生态系统,该系统支持超过500万开发人员。这个庞大且成熟的软件平台为竞争对手设置了重要的进入壁垒。英伟达还受益于其机架级解决方案,例如GB200 NVL72,该方案提供多达72个GPU的配置,为大规模推理和训练任务提供巨大的计算能力。对于那些优先考虑既定市场主导地位和全面生态系统的投资者而言,英伟达仍然是更安全的投资。
财务表现与展望
超微半导体展现出强劲的财务势头,其收入增长率在最近几个季度攀升,而英伟达的收入增长则出现放缓迹象。超微半导体报告称,2024年第二季度收入为77亿美元,同比增长32%,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指引预计为87亿美元,增长28%。该公司的数据中心收入表现尤为强劲,在2025年第二季度达到32.4亿美元,占总收入的42.2%。
分析师对超微半导体在AI领域的未来日益乐观。汇丰银行预测,到2026财年,超微半导体的AI收入将飙升至151亿美元,大幅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更广泛地说,分析师预计,到2025年底,超微半导体的AI芯片销售额将达到每年80亿美元以上,并有望在2026年总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每股收益达到8美元,这得益于AI的增长。
挑战与机遇
超微半导体面临挑战,包括美国出口限制导致与对华MI308销售相关的8亿美元库存减记。晶圆和HBM内存的供应链瓶颈也是持续关注的问题。然而,该公司正在积极寻求主权AI机会,并与主要科技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预计到2028年,整体AI总潜在市场 (TAM) 将超过5000亿美元,预测表明到2030年AI芯片市场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尽管英伟达目前占据AI GPU市场80-85%的主导份额,但超微半导体有望占据相当大一部分,可能达到15-20%,特别是随着市场转向AI推理芯片。
展望未来
随着两家公司在快速扩张的AI领域争夺市场份额,超微半导体与英伟达之间的竞争态势势必会加剧。尽管英伟达既定的生态系统和当前的主导地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超微半导体激进的产品路线图、有竞争力的定价和不断增长的收入表明其有潜力重塑竞争格局。投资者将密切关注超微半导体新Instinct芯片的采用率、其数据中心收入的扩张以及不断发展的AI芯片市场中市场份额的任何变化。两家公司和更广泛的技术行业的长期影响将取决于成功的执行以及适应AI创新加速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