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摘要

互聯網日益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因此有必要轉向可驗證的開源技術棧,以避免中心化控制並確保公眾信任。該框架從軟體擴展到硬體,甚至生物應用,倡導在公民技術中推行「駭客倫理」。

事件詳情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最近闡述了關於數位技術所有層面的「全棧開放性和可驗證性」的全面願景。這包括軟體、硬體和生物應用。核心原則是,隨著數位系統日益融入金融、健康和治理領域,真正的開放性(開源、免費許可)和可驗證性(理想情況下由最終用戶實現)對於減輕中心化風險、安全漏洞和權力不平衡至關重要。

Buterin 的文章設想了一個未來,其中安全的個人電子設備、端到端加密通信、區塊鏈管理的金融資產 (ERC-20) 以及可驗證的公共物理基礎設施是基礎。這需要對 ZK-SNARKs(零知識簡潔非交互式知識論證)和 FHE(全同態加密)等高級加密技術進行大量投資。這些技術可實現隱私保護計算和數據完整性保證。

進一步的開發領域包括增強的應用程式和用戶級安全性、形式化驗證、安全的開源操作系統、安全的開源硬體和開源硬體工具鏈。重點是構建安全性的共同知識,特別是對於互不信任的參與者而言,這是專有模型無法完全實現的。

市場影響

Buterin 的願景強調了 Web3 生態系統的長期戰略方向,標誌著重新關注基本架構原則,而非短期市場波動。對「全棧開放性」的呼籲表明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和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內部​​的開發優先級可能發生轉變。DeFi 實現了無需傳統中介的金融活動,而 DAO 則通過智能合約促進集體自治,兩者都嚴重依賴其技術組件的底層安全性和可驗證性。

ZK-SNARKs 和 FHE 的強調與當前行業趨勢一致。例如,Polygon Labs 已在零知識技術上投資超過 10 億美元,這反映出人們普遍相信 ZK 解決方案對於增強區塊鏈隱私、可擴展性和用戶體驗至關重要。Buterin 本人曾表示「zk-SNARKs 在未來十年將與區塊鏈同等重要」。以太坊基金會的「以太坊隱私管理員」倡議進一步表明了這一承諾,其路線圖旨在將端到端隱私嵌入到網路的核心協議、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中,包括私有寫入(例如用於保密 DeFi 的 PlasmaFold)和私有讀取。

這種戰略遠見可以推動安全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增加,這可能會吸引更多傳統技術公司加入 Web3 內的開源運動。

專家評論

Buterin 闡述的觀點強調「互聯網已成為現實生活」,數位基礎設施現在管理著通信、金融和健康。這一趨勢雖然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也集中了技術中的權力和信任。一個關鍵的擔憂是避免出現「數位計算機事務由中心化公司構建和運行,為少數人的利潤動機優化,並被其宿主政府植入後門」的未來。

「開源和可驗證的方式」被視為替代方案,它促進了地方主權和個人賦權。該論點延伸到公共空間和個人健康監測需要安全和可驗證的物理基礎設施,以確保信任和數據隱私。

由開發人員 Justin Drake 提出並由 Buterin 此前討論過的「精益以太坊」升級計畫與這一願景相符,其目標是實現量子抗性、簡化技術棧並實施開放的 RISC-V 架構,以增強共識層面的安全性和簡化技術組件。

更廣泛的背景

推動可驗證和開放技術是在 Web3 生態系統面臨日益嚴格的監管審查的背景下進行的。隨著 Web3 從理論走向實踐,其去中心化架構為圍繞人工智慧倫理、基礎設施主權和信息控制的新興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專注於可驗證人工智慧(如 Oraichain)、分佈式網路基礎設施(如 Pinlink)以及數據隱私/審查抵抗(如 RSS3)的項目,都體現了 Web3 原則如何主動應對監管需求。

Buterin 的願景為 Web3 成熟為一個強大、值得信賴且全球可訪問的基礎設施提供了哲學和技術路線圖。通過優先考慮真正的開放性和可驗證性,該生態系統可以構建安全性的共同知識,這對於包括企業和政府在內的互不信任的參與者更廣泛地採用至關重要。這種長期展望雖然沒有直接解決短期市場動態,但支持對去中心化技術基本原則的根本看漲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