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管局澄清并收紧对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s)的监管制度,自2025年6月30日起生效,影响跨境服务和稳定币发行。

监管框架澄清

2025年6月6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澄清了其针对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s)**的监管制度,为许可设定了高门槛,并加强了对跨境加密服务的审查。自2025年6月30日起,仅向新加坡境外客户提供与数字支付代币和资本市场产品代币相关的服务的DTSPs将需要获得许可,MAS表示由于洗钱风险较高和监管挑战,通常不会发放此类许可。

对DTSPs的影响

根据MAS的规定,未获得许可的DTSPs将不得不停止其受监管的活动。这尤其影响那些专门为新加坡境外客户提供数字支付代币或资本市场产品代币相关服务的提供商。与公用事业和治理代币相关的服务提供商不受此新许可或监管的约束。此举并非新政策,MAS自2022年2月14日以来一直明确传达这一立场。

稳定币监管

MAS正在根据**支付服务法案(PS Act)**引入一项新的受监管活动——“稳定币发行服务”。这监管在新加坡发行的单币种挂钩稳定币(SCS),特别是那些与新加坡元或十国集团(G10)货币挂钩,且价值超过或预计将超过500万新元的稳定币。符合这些要求的SCS将被标记为“MAS监管稳定币”,并且只有受监管的发行人才能使用此标签。

合规与执行

新加坡已成为加密货币监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通过全面的监管框架平衡创新与消费者保护。其监管体系通过多项法案运作,包括《2019年支付服务法案》、《2022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以及各种MAS通知。为确保合规,加密企业应向MAS注册为数字支付代币服务提供商,实施AML/CFT政策和内部控制,指定一名合规官,整合KYC验证解决方案,通过定期审计确保数字基础设施安全,并确保适当的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协议。不遵守许可要求可能导致最高25万新元的罚款和最高三年的监禁。

市场影响

这些监管修正案代表了一种消除数字资产领域监管套利的复杂尝试,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军备竞赛。对“便利化”服务的监管涵盖了历史上在监管灰色地带运营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自动化做市商和跨链桥。几乎所有为新加坡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数字资产平台现在都面临潜在的许可要求。此举凸显了新加坡对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的承诺,从长远来看可能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而一些加密企业在短期内可能会迁往监管较宽松的司法管辖区。

专家评论

行业专家指出,新加坡的稳定币监管框架比其他国家的更成熟,但广泛采用尚需时日。稳定币被用于维持储备资产,其价值始终不低于流通中单币种稳定币(SCS)的100%。> 新加坡积极主动的监管环境和金融生态系统为其在该地区引领这一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广阔的背景

新加坡的做法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托管监督。对“便利化”服务的监管,即使提供商从未接触过客户资产,也代表了对现代数字资产平台实际运作方式的革命性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