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摩根大通最近的分析表明,最新的加密货币市场调整主要是由散户和加密原生投资者推动的,永续期货的显著平仓就是证据,而传统金融机构基本未受影响。
- 加密原生交易者和散户投资者被认为是近期市场下跌的主要驱动因素。
- 机构投资者和ETF持有者表现出韧性,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ETF的资金流出量很小。
- 永续期货市场的未平仓合约减少了40%,这表明加密原生参与者普遍去杠杆化。
摩根大通最近的分析表明,最新的加密货币市场调整主要是由散户和加密原生投资者推动的,永续期货的显著平仓就是证据,而传统金融机构基本未受影响。
摩根大通最近的一项分析表明,最新的加密货币市场低迷主要是由散户和加密原生投资者的行为推动的,而不是传统金融机构。这一结论得益于在永续期货市场观察到的显著去杠杆化,而机构投资工具则保持了相对稳定。该报告强调了加密市场波动性主要驱动因素的潜在转变。
摩根大通的调查结果明确指出,加密原生交易者是近期市场调整背后的主要催化剂。支持这一区别的证据包括不同市场板块的行为:
比特币现货ETF在10月10日至10月14日期间录得累计小额流出,总计2.2亿美元,占其管理资产(AUM)的0.14%。同样,以太坊ETF流出3.7亿美元,占AUM的1.23%。摩根大通分析师将这些数字描述为温和,表明长期投资者之间恐慌有限。
相比之下,永续期货市场的比特币和以太坊合约的未平仓合约按美元计算急剧下降了40%。这一跌幅超过了这些资产的实际现货价格跌幅,表明存在大规模去杠杆化和强制平仓,特别是由在离岸平台运营的高杠杆加密原生交易者所为。这种模式表明这些参与者是清算级联的主要驱动因素。
芝商所比特币期货(通常被视为衡量机构头寸的指标)在此期间显示出极少的清算。虽然芝商所以太坊期货表现出更大量的抛售,但分析师将此更多归因于动量驱动型交易者(如商品交易顾问和量化基金)的风险降低,而非普遍的机构恐慌。
这项分析强调了加密货币市场结构的关键转变,波动性日益源于加密原生和散户投资者的行为,而非机构资金流。这一发展对市场稳定性、投资策略以及市场成熟度的整体认知具有若干潜在影响。在永续期货中观察到的广泛去杠杆化表明,短期价格发现过程仍在进行中,并且除非出现大量新资本流入,否则复苏轨迹可能会较慢。这种行为上的分歧也凸显了加密货币市场受监管和不受监管部门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
由董事总经理Nikolaos Panigirtzoglou领导的摩根大通分析师明确指出,加密市场崩溃是由高杠杆的加密原生投资者引发的,将他们与机构或ETF持有者区分开来。他们指出,“ETF资金流表现良好,显示出长期投资者的稳定性。”这一观点表明,传统机构投资者(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芝商所期货或加密ETF等受监管产品)在剧烈波动期间基本上保持了观望态度。
尽管近期市场经历了短期调整,但机构投资者对数字资产的普遍情绪依然积极。2025年1月由Coinbase和EY-Parthenon在全球350多名机构投资者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投资者打算在2025年增加对数字资产的配置。大约59%的投资者计划将其管理资产的5%以上分配给数字资产或相关产品。
监管清晰度被认为是数字资产未来增长的主要催化剂,这表明市场对更明确的全球监管框架有需求。此外,机构对稳定币以获取收益和交易便利性的兴趣以及对代币化资产以实现投资组合多样化的兴趣正在增加。这种持续的机构参与表明市场正在成熟,通过交易所交易产品(ETP)扩大参与度,并对不断发展的监管格局持积极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