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公布了其昇騰AI晶片的全面路線圖,計畫到2028年發布四款新產品,這標誌著對輝達在人工智慧晶片市場主導地位的直接挑戰。

科技產業和更廣泛的半導體產業正在經歷重大轉變,此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昇騰系列人工智能 (AI) 晶片多年路線圖。這家中國科技巨頭計畫到2028年推出四款新的昇騰AI晶片迭代產品,明確將自身定位為直接與目前AI半導體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導者輝達公司NVDA)競爭。

事件詳情

華為詳細的三年AI晶片路線圖概述了其AI和伺服器晶片的年度升級計畫,目標是每代產品計算能力翻倍。該公司目前產品昇騰910C,採用中芯國際7奈米製程製造,在FP16模式下提供800 TFLOP/s的效能,並擁有3.2 TB/s的記憶體頻寬,為輝達H100 GPU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分析師預計,儘管中芯國際7奈米製程的良品率估計為30%,華為仍可能在2025年出貨超過70萬片昇騰910系列AI晶片。報告顯示,昇騰910C的推論效能大約達到H100的60%。

展望未來,華為計畫取得實質性進展:

  • 昇騰910D計畫於2025年5月下旬進行測試,旨在與輝達Blackwell B200競爭,目標是理論峰值達到1.2 PFLOP/s,並提供HBM3e記憶體,頻寬為4 TB/s。
  • 2026年第一季度將推出昇騰950PR晶片,配備專有的HBM(HiBL 1.0),擁有128GB記憶體、1.6TB/s頻寬、1 PFLOPS的FP8計算能力和2 PFLOPS的FP4效能。
  • 隨後將在2026年第四季度推出昇騰950DT,並在2027年第四季度推出昇騰960晶片,該晶片擁有288GB HBM和2.2TB/s的互連頻寬。
  • 該路線圖最終將於2028年第四季度推出昇騰970晶片,預計屆時將直接與輝達Blackwell系列競爭。華為還確認將在2026年和2028年對其鯤鵬伺服器晶片進行升級。

市場反應分析

在這些發展和相關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之後,輝達股價(NVDA)經歷了-2.62%的變化。市場反應反映出投資者對輝達競爭優勢的審查日益嚴格,尤其是考慮到其對中國市場的重大敞口,該市場歷史上貢獻了其20-25%的收入。最近的報告表明,北京已指示中國主要科技公司停止購買輝達的尖端AI晶片,這進一步加劇了這家美國晶片製造商面臨的競爭壓力。此前,美國實施了一系列出口限制,最初禁止了輝達A100H100晶片,隨後又禁止了功率較低的“符合出口規定”的版本,如A800H800H20

除了輝達面臨的挑戰,據報導,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SAMR)已對其2020年收購Mellanox Technologies一案啟動了反壟斷調查。此次調查可能導致高達10.3億美元的巨額罰款,這可能佔輝達在中國年收入的1%至10%。輝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承認了事態的嚴重性,表示中國500億美元的AI晶片市場現在“實際上對美國產業關閉”,無法獲得輝達最先進的數據中心產品。因此,輝達在中國AI晶片市場90-95%的主導份額已降至約50%,國內競爭對手正在迎頭趕上。

更廣闊的背景和影響

華為的積極戰略與中國更廣泛的科技自給自足努力緊密相連,而美國的出口管制加速了這一進程。這些限制無意中為華為中芯國際華大半導體等國內龍頭企業營造了一個受保護的市場環境,使中國晶片自給率從2023年的18%預計到2025年達到28%。中國政府對AI基礎設施的巨額投資,包括阿里巴巴等公司三年內承諾的530億美元用於雲端運算和AI,進一步支撐了這一國內增長。

為了應對因依賴舊製造技術而導致的性能差異,華為正在採用“群組計算”策略,即多個晶片協同工作。這種模組化方法包括開發Atlas 950/960超節點,能夠容納8,192到15,488個晶片。雖然華為的單個晶片效能可能因其7奈米技術而落後於輝達的4奈米和3奈米產品,但其對成本效益和集群架構的重視符合中國利用國內生產硬體的戰略。報告還表明,華為已依賴台積電製造的“晶片庫”來滿足其2025年的生產目標,此舉可能涉及出口管制問題。

專家評論

產業分析師認為,這些發展預示著一個分叉的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出現。一個生態系統可能會在西方市場由輝達主導,而一個獨特的以華為為中心的替代方案則在中國獲得關注。這種轉變不僅僅是組件替代,而是價值鏈的重新校準,華為CANN軟體棧旨在複製CUDA的開發者吸引力。對於投資者而言,關鍵在於平衡對華為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的敞口,並謹慎評估製造和軟體生態系統風險,認識到雖然輝達保持其效能和生態系統成熟度優勢,但華為的成本效益、集群解決方案正在開闢一個獨特的利基市場。

展望未來

未來幾年對全球半導體產業至關重要。投資者將密切關注華為的生產規模能力,特別是其對國內製造能力和規避出口管制限制的潛在方案的依賴。其即將推出的昇騰晶片與輝達未來幾代產品之間的性能基準將是決定其市場滲透率的關鍵因素。此外,華為軟體生態系統的發展及其吸引開發者的能力將至關重要。持續的地緣政治動態,包括美國出口政策的潛在轉變和中國持續推動技術自給自足,無疑將塑造AI晶片市場的競爭格局和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