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富瑞分析師對蘋果即將發布的第四季度業績發出了謹慎展望,預計儘管該公司股價近期飆升,但仍可能出現不足。此番分析發布之際,市場正努力應對一項微妙的谷歌反壟斷裁決,並期待蘋果即將推出的AI驅動Siri服務的影響。

美國股市反應不一,科技板塊在相互矛盾的信號中航行,其中蘋果公司AAPL)首當其衝。儘管過去三個月蘋果股價上漲18%,受對監管結果和未來人工智慧(AI)計劃的樂觀情緒推動,但傑富瑞分析師發出了謹慎警告,暗示該公司2025財年第四季度業績可能不及市場普遍預期。

事件詳情

傑富瑞預計蘋果2025財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和息稅前利潤(EBIT)將分別比市場普遍預期低5%和7%。該公司將這一潛在不足歸因於「2025財年第三季度的提前需求」,這可能導致第四季度業績隨之不及預期。支撐傑富瑞對蘋果「持有」評級的根本性擔憂包括:智慧型手機市場飽和缺乏重大技術創新以及在消費者需求不確定的情況下,AI功能的物料清單(BOM)成本上升。儘管美國消費者對iPhone 17的調查結果積極,但傑富瑞仍對其持「悲觀展望」。

相反,蘋果近期股價上漲受到多種因素支撐,包括關稅減免、對美國反壟斷補救措施的積極解讀,以及對AI驅動的Siri服務的預期。該公司2025財年第三季度業績顯示收入增長10%至940億美元,其中iPhone銷售額增長13.5%,服務收入達到創紀錄的274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華爾街目前預測當前財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增長接近7%,遠高於此前約3%的估計。

市場反應分析

美國地方法院於2025年9月2日就谷歌反壟斷案作出的補救措施裁決,是投資者樂觀情緒的關鍵驅動因素。與最初的擔憂相反,該裁決保留了蘋果每年從谷歌獲得的約200億美元收入,用於維持谷歌搜索作為蘋果設備上的默認搜索引擎。這項關鍵的財務安排,佔蘋果營業利潤的約15%,服務部門收入的約20%,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維持。然而,法院禁止谷歌簽訂獨家搜索合同,將未來協議的最長期限限制為一年。這一條款使蘋果在年度重新談判中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裁決公布後,AlphabetGOOGLGOOG)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上漲7%至8.5%,而蘋果股價上漲3%至4%,這表明對兩家科技巨頭而言都是淨利好結果。Wedbush分析師Dan Ives稱此裁決對蘋果而言是「巨大勝利」,並表示籠罩在蘋果股價上方的「烏雲」已消散。Evercore分析師Amit Daryanani也強調,年度重新談判可以提升蘋果的影響力。

此外,蘋果向先進AI的戰略轉型,特別是據報導2026年將推出基於定制版谷歌Gemini大型語言模型的AI驅動Siri服務,進一步激發了投資者熱情。由於內部延遲和競爭,這種合作放棄了蘋果傳統的內部AI開發,被視為一種「雙贏」局面,一些分析師認為這可能導致蘋果股價獲得15-20%的重估

儘管有這些積極催化劑,但近期iPhone 17的發布卻遭遇華爾街的冷淡反應,特點是「投資者缺乏熱情」,以及被視為「漸進式升級」而非革命性進步。這導致蘋果股價立即下跌,凸顯了投資者對創新的敏感性。

更廣泛的背景和影響

與主要科技同行相比,蘋果股票的估值溢價達8.5%,儘管其目前的短期增長前景最弱。傑富瑞認為蘋果在「30倍2026財年市盈率對比15%複合年增長率」的情況下「不具吸引力」,這表明相對於其預計增長可能存在高估。這與更廣泛的市場表現形成對比,自2025年6月中旬以來,蘋果股價已上漲約20%,是標普500指數漲幅的兩倍多。

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持續演變,以消費者對微小升級日益感到厭倦為標誌,對蘋果構成了挑戰。這種情緒導致更長的升級週期,並直接影響蘋果的銷售軌跡。相比之下,三星KRX: 005930)在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上有所增長,得益於其多元化的產品組合,包括可折疊設備和谷歌Gemini AI的整合,其股價在2025年第二季度上漲約35%

專家評論

分析師對蘋果的未來發展軌跡持有不同觀點。儘管傑富瑞維持「持有」評級,其他公司則表達了更為樂觀的看法。

「該裁決允許谷歌繼續每年向蘋果支付約200億美元,以維持谷歌搜索作為蘋果設備上的默認搜索引擎……這一結果被金融分析師廣泛讚譽為對兩家科技巨頭而言的『勝利』或『淨利好』,消除了重大的監管不確定性。」

高盛維持對蘋果的「買入」評級,目標價為266美元,而匯豐銀行重申「持有」評級,目標價為220美元MoffettNathanson將蘋果評級從「賣出」上調至「中性」,新的目標價為225美元。這些不同的意見凸顯了影響蘋果估值的監管、技術和市場力量的複雜相互作用。

展望未來

投資者將密切關注蘋果2025財年第四季度官方財報,預計在2025年10月30日左右發布,以證實傑富瑞的擔憂,或驗證更廣泛市場當前的樂觀情緒。2026年AI驅動Siri服務的成功和市場采納也將是影響蘋果長期估值和競爭地位的關鍵因素。此外,谷歌搜索協議的年度重新談判將持續提供對蘋果影響力的洞察,以及其為其高利潤服務部門爭取有利條款的能力。iPhone 17在市場上的反響也將作為衡量消費者對蘋果核心產品線需求的指標而受到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