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摘要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已對無牌交易平台 BiyaPay 發布公開警告,該平台謊稱提供股票交易服務並在未獲適當授權的情況下在香港營運。
事件詳情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已正式將 BiyaPay 列入其警示名單。該平台透過其社交媒體監控引起了證監會的注意,表明 BiyaPay 在未獲得必要許可的情況下,正在營運並向香港投資者推廣其服務。證監會確認 BiyaPay 未持有任何許可,也未提交任何申請,因此其針對香港投資者的營運屬非法行為。雖然 BiyaPay 宣傳實時加密貨幣/法定貨幣兌換、低費用跨境轉賬以及美股/港股投資,並聲稱在紐西蘭註冊為金融服務提供商(FSP 編號:FSP1007221)以及在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註冊為貨幣服務業務(MSB,註冊編號:31000274115551),但這些註冊並不賦予其在未獲得本地許可的情況下在香港營運受監管活動的授權。BiyaPay 還表示有意加快符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要求的經紀自營商牌照申請。
市場影響
證監會的此次監管行動強調了其對投資者保護的承諾,以及對香港境內無牌金融活動的嚴格執法。對 BiyaPay 的警告可能會阻止其他非受監管平台針對香港投資者,並鼓勵用戶核實牌照,從而可能將活動引導至符合當地監管框架的平台。對於香港更廣泛的 Web3 生態系統而言,此類行動強化了嚴格的監管環境,並凸顯了在該司法管轄區內營運或針對該司法管轄區的實體不遵守規定的風險。
專家評論
證監會的積極主動方法與其於 2025 年 2 月 19 日發布的《彈性虛擬資產生態系統「A-S-P-I-Re」路線圖》相符。該路線圖概述了一個五支柱框架,重點關注准入、保障、產品、基礎設施和關係,旨在解決新興優先事項,如管理流動性碎片化和確保投資者保護。證監會打算建立虛擬資產場外(OTC)交易服務和託管服務的許可制度,預計將於 2025 年就這些制度進行諮詢。該框架還表明有意調整規範性要求,例如嚴格的託管規則和強制性的熱冷儲存比率,轉向更具技術中立性和結果導向的標準,以增強市場靈活性,同時保持強有力的投資者保護。
更廣泛的背景
對 BiyaPay 的警告是證監會更廣泛監管趨勢的一部分,旨在保護投資者免受無牌和潛在欺詐性金融服務提供商的侵害。證監會持續更新其警示名單,列出那些未獲許可但被認為針對香港投資者或聲稱與香港有關聯的實體。此前,證監會曾對其他涉嫌從事與虛擬資產相關的欺詐活動的實體發出警告,其中一些實體謊稱受證監會監管。建議投資者對「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投資機會保持警惕,並在進行金融交易前,透過證監會官方公佈的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和申請人名單核實任何平台的監管狀態。
來源:[1] 香港證監會:公眾警惕無牌交易平台「BiyaPay」 - TechFlow (https://www.techflowpost.com/newsletter/detai ...)[2] 警示名單 |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 證監會 (https://www.sfc.hk/en/alert-list ...)[3] BiyaPay - 多資產錢包、跨境支付及加密貨幣交易所 - 安全合規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