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加密貨幣交易所格局的特點是,代幣上市採用雙重方法,並戰略性整合原生區塊鏈生態系統,從而導致投資者風險各異,市場競爭加劇。
- 多樣化的上市策略 - 交易所採用高頻、投機性代幣上市和保守、注重品質的策略,影響上市後表現和投資者盈利能力。
- 衍生品市場轉變 - 中型交易所通過迎合高槓桿和小盤股投機,在衍生品交易中迅速增加市場份額,挑戰大型平臺的獨主導地位。
- CEX-鏈整合 - 中心化交易所越來越多地開發原生L1/L2鏈,創建用於孵化、發行和交易的閉環生態系統,同時面臨重大的監管和開發挑戰。
加密貨幣交易所格局的特點是,代幣上市採用雙重方法,並戰略性整合原生區塊鏈生態系統,從而導致投資者風險各異,市場競爭加劇。
當前加密貨幣市場競爭激烈,交易所對新代幣上市採取日益分化的策略,並積極發展整合區塊鏈生態系統。這種環境導致了顯著的市場波動,代幣表現各異,投資者動態不斷變化。一個顯著趨勢是新幣上市採用兩級方法,平臺要麽優先考慮高頻、投機性資產,要麽採取更保守、注重品質的篩選流程。與此同時,中型交易所通過適應高槓桿和小盤資產投機,在衍生品交易中迅速擴大其影響力。交易所建構的Layer-1和Layer-2區塊鏈與中心化交易所運營的戰略整合正在重塑市場結構,培育更統一的生態系統,並可能吸引更廣泛的資本,儘管同時也伴隨著對中心化和監管監督的更高關注。
加密貨幣交易所正在採用截然不同的新代幣上市策略,從而形成了分叉市場。諸如 LBank、Gate 和 MEXC 等平臺優先考慮高頻上市,旨在獲取投機性短期收益。相比之下,幣安 (Binance) 和 歐易 (OKX) 則採取更為保守、注重品質的方法。對主要交易所34種代幣的分析表明,平均而言,代幣在上市後的24小時內會經歷顯著的價格上漲,隨後通常會出現回調。那些初始價格漲幅較小的交易所,在更高價格水準上往往表現出更大的穩定性。MEXC 迅速成長,佔據了5%的全球市場份額,並於2021年獲得了「亞洲最佳加密貨幣交易所」獎,這正是該交易所利用高頻上市模式的典範。
WLFI(「特朗普幣」)的案例研究突顯了新上市代幣可能出現的極端波動性。在其上市後的24小時內,WLFI在一分鐘內經歷了187%的波動性飆升,價格從0.383美元波動至1.10美元。這種錯位與總計187萬美元的5,817筆交易同時發生。數據顯示,存在極端的流動性缺口和與高流動性不足相關的13.22倍交易量飆升,這表明可能存在蓄意撤出流動性和市場操縱。幣安CEX 佔WLFI總交易量(2.081億美元)的60.8%,而歐易CEX 則以24.0%的份額(8230萬美元)佔據,其交易頻率更高,這表明更多的散戶驅動活動。這表明存在系統性市場操縱,利用現貨和永續期貨市場上雙重上市資產的「低流通量、高完全稀釋估值」代幣經濟模型,導致連鎖清算和財富從散戶投資者手中轉移。這種做法侵蝕了信任,並引發了對代幣經濟模型和交易所上市實踐更嚴格的監管審查。
加密貨幣市場內的衍生品交易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包括 LBank、MEXC、Gate 和 Bitget 在內的中型交易所,通過迎合高槓桿和小盤幣投機,正在衍生品交易中迅速獲得市場份額,超越了 幣安 (Binance) 和 歐易 (OKX) 等大型參與者。2025年上半年,各交易所的總交易量達到9.36萬億美元,是2021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其中2025年1月錄得2.3萬億美元,2月錄得1.7萬億美元。然而,現貨和衍生品總交易量在2月跌至7.20萬億美元,下降了20.6%。
儘管有所轉變,但幣安 (Binance) 仍然是主導力量,到2025年中期持有39.8%的市場份額,儘管其在2025年上半年市場份額損失了6個百分點,降至37%。其他重要參與者包括MEXC (8.6%)、Gate (7.8%)、Bitget (7.6%) 和 Bybit (7.2%)。2025年第一季度,在看漲情緒的推動下,幣安 錄得約151億美元的未平倉合約峰值。代表機構利益的芝商所 (CME Group) 在1月下旬達到約238億美元的峰值,與比特幣升至近10.5萬美元同時發生。比特幣 (BTC) 資金費率表現出波動性,價格在7.4萬美元至9.95萬美元之間波動。現貨交易量在2月初達到峰值後有所下降;幣安 的日交易量在2月3日達到近681億美元的峰值,但到3月31日降至約167億美元。Bybit 在發生15億美元的安全漏洞,嚴重影響投資者信心之前,日交易量達到約243億美元。
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興趨勢是中心化交易所向區塊鏈基礎設施提供商的擴展,形成所謂的「新幣-合約-鏈上生態系統」閉環。該策略涉及交易所將其原生Layer-1或Layer-2鏈(例如 BNB Chain、Mantle、X Layer 和 Base)與CEX運營進行整合。這種整合旨在創建一個統一的平臺,用於項目孵化、代幣發行和交易,利用代幣經濟學來激勵和獲取用戶。這種方法的優勢包括基礎設施的靈活定制、收入來源多元化以及更廣泛的生態系統擴展。
然而,這一策略也帶來了重大挑戰,包括高昂的開發成本、對網路效應的激烈競爭以及可觀的監管風險。成功的例子包括幣安的BNB Chain和Coinbase的Base,它們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並擴大了用戶群。相反,火幣的HECO Chain表明成功並非必然。Coinbase決定不為Base發行原生代幣,是受到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等監管機構潛在反應的影響。在一項相關進展中,幣安於9月29日推出了加密即服務 (CaaS),這是一個白標解決方案,允許金融機構利用幣安的基礎設施,以自己的品牌整合加密貨幣交易。此外,在網路增長、DeFi整合和機構需求的推動下,BNB在10月份創下了超過1100美元的歷史新高。中心化交易所的這種戰略整合有望重新定義加密貨幣市場結構,培育更集成的生態系統,並通過簡化的用戶體驗潛在吸引主流資本,同時還需要仔細考慮中心化和監管影響。
更廣闊的加密貨幣市場繼續表現出顯著的波動性和不斷演變的動態。2025年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達到2.96萬億美元,較2024年末的4萬億美元高點有所回落,其中比特幣和以太坊合計佔總市值的約75%。交易所策略的轉變,其特點是多樣化的上市方法、中型平臺積極擴張衍生品市場以及中心化交易所建構的區塊鏈生態系統的發展,共同構成了機遇與風險並存的環境。
市場操縱技術,例如利用「低流通量、高完全稀釋估值」代幣經濟模型,凸顯了可能導致價格劇烈波動、大量清算以及財富從散戶投資者手中轉移的系統性漏洞。此類事件不僅侵蝕了對新興項目和交易所的信任,還引發了對代幣經濟模型、上市實踐和衍生品市場更嚴格的監管審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等監管機構正在加強對這些活動的監控。Web3生態系統日益增長的複雜性和風險,凸顯了為項目、投資者和銀行合作夥伴建立健全盡職調查框架的關鍵重要性。僅2025年上半年,加密貨幣欺詐損失就超過24.7億美元,這進一步強調了嚴格合規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中心化交易所運營與專有區塊鏈生態系統的持續整合,在促進創新的同時,也引發了對潛在中心化以及為維護市場誠信和投資者保護而採取平衡監管方法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