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Data Yet
詳細事件 首次代幣發行(ICO)在2025年經歷了顯著復甦,佔所有代幣融資事件的49%。這標誌著自2017年以來下降趨勢的重大逆轉,ICO整體市場估值達到381億美元。這代表全球市場價值同比增長21.7%,使2025年成為自2021年以來ICO表現最好的一年。此次反彈主要歸因於結構化投資平台和完善的監管框架的出現,這些正在將ICO從投機性風險投資轉變為更正式的機會。 Echo(透過其公共啟動平台 Sonar)、Legion 和 Buidlpad 等新一代平台處於這一轉型的最前沿。這些平台提供增強的基礎設施、精細的分配設計和更清晰的監管合規性,例如歐洲的MiCA框架。這些平台透過實施嚴格的了解您的客戶(KYC)驗證、基於聲譽的分配、整合的流動性機制和結構化退款流程來解決歷史ICO挑戰。例如,具有KYC驗證的ICO成功率達到38%,顯著高於非KYC項目的26%,強調了合規性的重要性。此外,提供工作最小可行產品(MVP)或原型的項目成功率為42.3%,表明市場偏愛有形開發。 從地理上看,北美在2025年ICO融資額中以93億美元領先,緊隨其後的是亞太地區87億美元,歐洲72億美元。DeFi領域主導了ICO融資,佔籌集資金總額的39%。實用型代幣佔所有ICO的71%,而證券型代幣佔剩餘的29%,其中證券型代幣市場同比增長一倍,達到111億美元。房地產支持的代幣佔此證券型代幣細分市場的34%,並且證券型代幣目前在13個國家接受全面監管審查。 財務機制和市場動態 2025年每次ICO的平均融資額為540萬美元。這一數字在不同的融資模式中有所不同;首次交易平台發行(IEO)的平均融資額最高,為620萬美元,其次是ICO,而首次DEX發行(IDO)平均為370萬美元。一個顯著的趨勢是表現最佳項目與平均項目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排名前10%的ICO平均融資1820萬美元。提供實際實用功能或生態系統代幣的項目平均融資630萬美元,表現優於Meme幣和投機性代幣。遊戲和社交媒體領域的實用型代幣平均融資420萬美元。 平台選擇顯著影響融資成功率。在 以太坊 上啟動的項目平均融資670萬美元,而 Solana 上的項目平均融資500萬美元。多鏈ICO平均比單鏈部署吸引多22%的資金。分級定價模型的採用也證明有益,比固定代幣價格結構多籌集18%的資金。平均代幣歸屬期已增加到14個月,表明投資者向長期利益一致性發展,而平均預發布期為3.5個月,表明融資準備工作有所改善。 商業策略和市場定位 當前的ICO格局反映出一种戰略轉變,即優先構建可持續產品而非投機性代幣發行。2025年,82%的融資項目在沒有發行或使用原生代幣的情況下完成,這與之前代幣在大多數融資策略中佔據核心地位的週期大相徑庭。這表明投資者和創始人越來越重視產品開發和收入生成。這種謹慎似乎是合理的,因為2025年85%的代幣資助項目目前年初至今或自發布以來表現均為負面。 加密貨幣啟動平台和IDO平台的作用已擴展到融資之外,包括監管合規性(KYC/AML)、投資者入職、社區建設,甚至孵化等關鍵支持服務。像 Decubate 這樣的平台提供“啟動平台即服務”(LaaS)基礎設施,為代幣歸屬計劃和流動性提供工具。BSCPad 採用分層訪問系統,以確保擔保分配並減輕汽油費競爭等問題,吸引了廣泛的投資者。 更廣泛的市場影響 結構化ICO的復甦,結合複雜的啟動平台服務,有望重新定義Web3生態系統中的資本募集方式。這一趨勢可能使代幣銷售更易於訪問、更合規且潛在波動性更小,吸引更廣泛的機構和散戶投資者尋求更結構化的機會。2025年的ICO吸引了超過72%的散戶投資者,其中超過54%的年齡在25-40歲之間,這表明投資者基礎日趨成熟,但仍以年輕人為主。 然而,這種演變也帶來了日益嚴格的監管審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於2025年9月5日成立了跨境工作組,專門打擊加密貨幣領域的跨境欺詐。該倡議旨在打擊操縱計劃並保護美國投資者,特別是來自外國實體的投資者。2025年的數據顯示,44%的跨境加密貨幣投資者報告稱,由於國際框架不一致而面臨法律糾紛,這是該工作組旨在緩解的問題。SEC在2024年對加密貨幣相關實體發起了49項執法行動,導致投資者獲得26億美元的賠償,這表明持續存在嚴格的執法環境。向受監管、結構化產品的轉變可能會促使所有市場參與者進行更嚴格的盡職調查,並重塑投資者對長期價值創造而非短期投機的看法。
執行摘要 韓國領先的加密貨幣交易所Upbit已上線Infinit (IN) 代幣,這是一個由人工智慧驅動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智能平台,並啟動了包括韓元(KRW)在內的交易對。該消息導致 IN 的價格立即大幅飆升,該代幣在上市當天上漲了近100%。這一事件產生了巨大的交易量,表明市場興趣濃厚,特別是來自韓國市場的散戶投資者。 事件詳情 2025年9月25日,Upbit 宣布在其BTC、USDT和KRW市場上線 Infinit (IN)。Infinit 被描述為一個DeFi智能平台,旨在透過人工智慧簡化複雜的鏈上策略,為用戶提供自然語言提示以進行策略查詢、推薦和跨各種DeFi協議的一鍵執行。該項目於2025年1月推出 INFINIT V1,報告稱擁有約17萬用戶和超過45萬次鏈上交易,目前正在向 V2 過渡,旨在構建一個「代理型DeFi經濟」。原生 IN 代幣在生態系統中具有多種功能,包括質押、治理和訪問平台福利。 上市後,IN 代幣的價格從大約0.06美元飆升至峰值0.1288美元,價值幾乎翻倍。然而,在達到峰值後,隨著獲利回吐活動的開始,價格回落至約0.0884美元。為了管理初始波動,暫時實行了交易限制,將訂單類型限制為僅限價訂單。 市場影響 在 Upbit 上的上市顯著增強了 Infinit 的市場存在和流動性。該代幣的24小時總交易量達到2410萬美元,增長了28.47%。值得注意的是,僅 Upbit 上的 IN/KRW 交易對就佔總交易量的620萬美元,即30%,這凸顯了韓國市場在此事件中的主導地位。Upbit 本身在韓國加密貨幣市場中佔據約80%的國內交易量,使其上市成為市場活動的有力催化劑。 歷史上,在 Upbit 上的新上市與一種被稱為「Upbit上市效應」的現象相關聯,其特點是受高散戶需求和韓國市場初始供應有限驅動的快速價格升值。雖然 Infinit 經歷了初步飆升,但市場觀察家指出,由於新上市頻率的增加,這種效應顯著減弱。這表明市場正在成熟,持續的價格上漲變得不那麼常見,基本價值日益決定長期表現,儘管最初有投機興趣。 更廣泛的背景 Infinit 的策略強調透過AI自動化彌合DeFi的複雜性與用戶可訪問性之間的鴻溝。其核心產品涉及AI代理將多步驟DeFi操作轉換為自動化策略,採用非託管設計確保用戶保留對其資產的控制權。該平台利用確定性代理框架實現可預測的執行,並基於 以太坊 建構,具有與 Arbitrum 等鏈的集成能力。 此次上市建立在 Infinit 最近的戰略發展基礎之上,包括在2025年9月29日與 Crypto.com Pay 集成以及在其SwitchBlade錢包中引入法幣入金通道,旨在增強Web2-Web3的可用性。此前,在2025年8月7日,Infinit 在 Binance Alpha 首次亮相,到2025年10月實現了150%的30天漲幅。該專案的安全框架也經受了考驗,成功抵禦了2025年9月影響其他加密專案的npm包攻擊,透過其非託管設計和交易預覽系統展示了彈性。 Upbit 嚴格的上市流程通常會賦予一定的可信度,可能增強投資者對上市專案的信心。然而,觀察到的 IN 立即價格飆升後回落,加上「Upbit上市效應」的減弱,表明儘管交易所上市仍能產生可觀的初始流動性和可見性,但更廣泛的加密市場正在變得更有效率。這表明像 IN 這樣的代幣的持續增長將越來越依賴於其底層技術的可證明實用性和持續開發,而不僅僅是上市事件。
Infinit (IN) 的當前價格為 $0.148312,今日down 4.22%。
Infinit (IN) 的每日交易量為 $20.9M
Infinit (IN) 的當前市值是 $33.8M
Infinit (IN) 的當前流通供應量是 228.3M
Infinit (IN) 的完全稀釋市值 (FDV) 是 $148.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