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和聯邦政府宣布向巴伊亞投資26億雷亞爾
巴西國有能源公司巴西國家石油公司(NYSE: PBR)與巴西聯邦政府聯手,承諾投入一筆高達26億雷亞爾(約合4.6億美元)的投資,旨在重振巴伊亞州的工業運營。這項戰略性舉措,在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和巴西國家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格達·尚布里亞爾的共同見證下,預計將創造約6,000個就業崗位,並重振該地區關鍵的海軍和化肥產業。
投資細節和項目範圍
這項投資的核心集中在兩個主要領域:重啟馬臘戈吉佩的恩塞達造船廠和重啟卡馬薩里的巴伊亞氮肥廠(Fafen-BA)。
在恩塞達造船廠,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已與CMM Offshore Brasil正式簽訂了一份25.8億雷亞爾的合同,用於建造六艘先進的溢油應急船(ORSV)。這項為期四年的項目規定,每艘船將根據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簽訂的12年期租船合同運營。這些溢油應急船採用混合動力推進系統設計,結合了電動機、電池和柴油/生物柴油發電機,未來可適應使用乙醇或甲醇,以減少高達25%的二氧化碳排放。對本地化內容的高度承諾,要求至少40%的國內採購,突顯了其對區域經濟的益處。僅此一個項目就預計將創造5,400個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這六艘船是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更廣泛的全國船隊更新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目前包括22艘正在建造的海上支援船。
同時,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確認計劃在2025年底前使巴伊亞氮肥廠(Fafen-BA)恢復運營。此次重啟需要額外投資3800萬雷亞爾,並取決於巴伊亞和塞爾希佩兩家氮肥裝置的運營和維護服務招標完成情況。一旦投入運營,巴伊亞氮肥廠將生產氨、顆粒尿素和ARLA-32,這些都是農業和工業應用的重要投入。該工廠的重建預計將創造750個直接就業崗位。此外,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和巴伊亞州政府簽署了一份備忘錄,探討利用聖羅克-杜帕拉瓜蘇造船廠對海上油氣平台進行可持續拆解的可能性。
市場和經濟影響
該公告提振了對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和巴伊亞地區經濟的樂觀情緒,對巴西更廣泛的工業部門產生了積極影響。這項舉措直接符合盧拉政府對國家工業復興、創造就業和減少戰略進口依賴的重視。
溢油應急船合同對巴西的海軍工業是一個巨大的推動,不僅通過創造就業,還通過培養先進的製造能力和技術採納,例如混合動力推進。強制性的本地化內容要求確保了大部分投資直接惠及巴西供應商和勞動力。
巴伊亞氮肥廠的重啟是提高巴西化肥自給自足能力的關鍵一步。巴西作為全球農業強國,目前超過80%的化肥需求依賴進口,這使得其農業部門容易受到國際價格波動和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巴西國家石油公司重新進入化肥生產領域,連同其在巴拉那州的現有ANSA裝置和FAFENS-SE工廠,旨在滿足全國約20%的氮肥需求。此舉符合國家化肥計劃(PNF)的目標,該計劃旨在到2050年將進口依賴性降至45-50%,承認這種戰略轉變的長期性。巴伊亞氮肥廠和塞爾希佩氮肥廠重啟的總投資,包括與Engeman簽訂的10億雷亞爾為期五年的運營和維護合同,凸顯了這一承諾的規模。
這項更廣泛的投資計劃凸顯了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在支持國家發展目標方面超越其核心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的作用。儘管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在布倫特原油價格波動(目前在60美元低位,低於此前80美元的假設)中面臨戰略規劃挑戰,但優先考慮在巴伊亞等地具有明顯本地效益和就業創造的項目,反映了財務紀律和政治目標之間的平衡。該公司旨在實現自籌資金計劃和750億美元的總債務上限,這表明即使在考慮可能縮減的總體資本支出規模的情況下,這些面向巴西的投資也受到戰略保護。
展望
展望未來,溢油應急船建造的成功執行和巴伊亞氮肥廠的順利重啟將是該計劃影響的關鍵指標。投資者將關注化肥廠運營招標的進展以及持續的經濟效益,包括就業保留和區域增長。這些舉措突顯了政府和企業對增強巴西工業基礎和減少進口依賴的持續關注,從而增強了該國在戰略領域的經濟韌性。
來源:[1]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和聯邦政府宣布向巴伊亞投資4.6億美元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petrobras-fede ...)[2]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投資26億雷亞爾重振巴伊亞海軍和化肥部門 - IndexBox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恢復化肥生產以緩解巴西對進口的依賴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