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OpenAI 计划于2026年与博通合作推出首款AI芯片,旨在内部使用以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并实现芯片供应多元化。
OpenAI将与博通合作推出AI芯片;影响英伟达
标题: 科技界对OpenAI作出反应
据报道,OpenAI 计划于2026年与博通合作推出首款AI芯片,旨在内部使用以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并实现芯片供应多元化。
标题: 科技界对OpenAI作出反应
Nexus 可再生能源公司为德克萨斯州太阳能和储能项目获得 2.2 亿美元 Nexus Renewable Power LLC 宣布为其 MRG Goody 太阳能和储能项目获得了约 2.2 亿美元的项目资金,这是推进德克萨斯州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重要一步。该融资方案包括来自 高盛集团公司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的优先股权投资以及与 Meta Platforms, Inc. 的能源承购协议,表明了机构和企业对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浓厚兴趣。 Project Goody 详情和融资结构 Project Goody 是一个位于 德克萨斯州拉马尔县 (Lamar County, Texas) 的混合能源设施,包括一个 171.72 MWac 太阳能项目 和一个 237 MWh 电池储能系统。新获得的 2.2 亿美元 资金补充了此前宣布的财务安排,其中包括与 HPS Investment Partners 达成的 3 亿美元建设转永久性融资设施,以及与 Nexus-Bad Carbon 达成的 1 亿美元碳信用融资合资企业。这种多方面的融资方式凸显了大型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中日益常见的复杂资本结构。 高盛 的参与涉及优先股权投资,旨在支持该项目的混合税收股权融资。同时,Nexus 签署了一项税收抵免购买协议,进一步巩固了该项目的财务基础。Meta Platforms, Inc. 将作为长期电力承购方,利用 Project Goody 产生的清洁能源,帮助其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与可再生能源匹配。该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于 2025 年第四季度 投入商业运营。 市场反应和战略调整 Project Goody 的资金宣布在整个 可再生能源领域 受到积极评价,反映了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的持续势头。对于 Nexus Renewable Power 而言,这项投资提升了其在 ERCOT 电网中的市场地位,并巩固了其与强大的金融和企业实体合作的战略。Nexus Renewable Power LLC 首席执行官 Sargon Daniel 强调了这种方法,他表示: > “我们专注于拥有强大的合作伙伴是我们自己在 ERCOT 市场脱颖而出的一种方式,它使我们能够专注于长期运营这些资产。” 高盛 的参与凸显了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融资和商品风险管理方面的综合方法。高盛 全球商品销售联席主管兼全球商品融资与结构化交易联席主管 Sarah Kiernan 指出: > “通过提供优先股权投资,以及能够结合电力市场情报和承购交易结构,高盛能够为像 Nexus 这样的赞助商提供量身定制的独特而全面的解决方案。” 对于 Meta 而言,该协议符合其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即利用 100%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为其全球数据中心运营供电。Meta 全球能源主管 Urvi Parekh 重申了这一承诺: > “我们很自豪 Meta 的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将与 Project Goody 产生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相匹配。” 更广泛的背景和经济影响 这一发展发生在更广泛的趋势中,即像 Meta 这样的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地投资和采购可再生能源,以抵消其巨大且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开发的推动下。Meta 的战略举措,包括其最近通过子公司 Atem Energy LLC 向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 (FERC) 申请在批发市场销售电力,表明其正转向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该公司预计未来十年其电力需求将翻两番,这使得像 Goody 这样的项目对其能源战略至关重要。 除了企业和环境效益之外,Project Goody 预计将为德克萨斯州 拉马尔县 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预测包括创造数百个建筑工作岗位和数百万美元的长期税收收入,支持当地学区和更广泛的社区。 展望未来 随着 Project Goody 定于 2025 年末 投入商业运营,它代表着 Nexus 正在开发的一系列项目中的第一个。主要金融机构的持续投资和科技巨头的战略能源采购凸显了可再生能源领域持续增长和创新的轨迹。未来的观察将侧重于 Project Goody 的运营绩效、其对 Meta 能源组合的贡献,以及随着清洁能源转型加速,Nexus 后续项目的进展。
特斯拉擎天柱项目领导层变动引发投资者质疑 Ashish Kumar,特斯拉擎天柱人形机器人项目的负责人,已离开公司,转任Meta的研究科学家。这一人事变动为该项目的未来发展轨迹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而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曾断言该项目可能构成特斯拉(TSLA)未来估值的80%。此举发生之际,特斯拉正继续应对雄心勃勃的开发时间表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激烈竞争。 关键高管离职加入Meta,推动机器人业务发展 Kumar先生于2023年7月加入特斯拉,在推动擎天柱项目的人工智能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类人视频学习和集成神经网络处理等领域。他转投Meta的举动,被一些人视为反映了顶尖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对多样化研究环境的需求,也与Meta积极扩张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战略相符。 这不是擎天柱团队首次有高层人员离职;核心成员Milan Kovac已于6月离职,导致了重大重新设计工作和生产的暂时停滞。特斯拉AI软件副总裁兼前全自动驾驶(FSD)负责人Ashok Elluswamy已接管擎天柱项目,旨在解决性能和硬件问题,然后扩大生产规模。 市场影响和估值背景 对于这样一个关键项目而言,尤其是一个被马斯克吹捧为未来主要价值驱动因素的项目,关键领导者的离职通常会给TSLA股价带来下行压力。然而,市场立即的反应显示TSLA股价小幅上涨,这可能表明市场要么忽视了这一举动的重要性,要么对特斯拉更广泛的工程能力和马斯克的领导力保持信心。据报道,Kumar先生表示他的离职并非出于经济动机,暗示了项目进展方面可能存在内部动态或担忧。 马斯克的长期愿景是将特斯拉从一家电动汽车和储能公司转变为一个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综合技术平台。擎天柱项目与自动驾驶一起,是这一抱负的核心。马斯克曾提出,一个规模化的擎天柱平台最终可能价值数万亿美元,摩根士丹利(MS)的预测表明,到2050年,更广泛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能超过5万亿美元,而花旗(C)估计可能达到7万亿美元。实现马斯克所说的80%估值贡献将意味着擎天柱部门每年创造数千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竞争格局和生产现实 尽管马斯克对擎天柱在制造业、物流、零售和医疗保健领域的劳动力自动化潜力保持高度乐观,但该项目面临着强大的竞争。由现代支持的波士顿动力等公司继续展示其Atlas人形机器人的先进移动能力,而由微软(MSFT)、英伟达(NVDA)、OpenAI和杰夫·贝佐斯等行业巨头支持的Figure AI正在积极开发竞争性人形系统。 此外,特斯拉的擎天柱内部生产目标也遭遇了延迟。尽管马斯克曾表示希望到2025年底生产“数千台”擎天柱机器人,并计划到2030年实现每年100万台的生产能力,但内部消息表明,该公司仅生产了数百台,未达到最初的目标。修订后的计划现在目标是到2025年末推出第三代原型机,全面生产推迟到2026年初。这与特斯拉之前在Model 3上遇到的生产挑战类似,最终通过流程改进得以解决。 展望未来 Ashish Kumar的离职凸显了对人工智能人才的激烈竞争以及将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项目付诸实施所固有的挑战。投资者将密切关注特斯拉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的能力、擎天柱第三代原型机的进展以及任何修订后的生产时间表。擎天柱的成功越来越被视为验证马斯克对特斯拉超越其核心汽车业务估值的长期愿景的关键,任何进一步的人事不稳定或开发延迟都可能影响投资者对这一高度投机但可能具有变革性风险的信心。
强劲财报后,科技板块领涨 通用汽车 (GM) 股价展现出韧性和上涨势头,今年迄今上涨10.89%,过去一个月上涨4.9%,目前交易价格为58.86美元,市值为557亿美元。此次上涨正值这家汽车巨头继续在电动汽车 (EV) 和人工智能 (AI) 领域经历重大转型之际,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试点项目涉及亚马逊。 亚马逊在电动汽车扩张中试点BrightDrop货车 市场对亚马逊试点一支BrightDrop电动送货车队的消息反应积极,该车队是通用汽车的子公司。这项涉及十余辆货车的计划是亚马逊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努力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到2030年运营10万辆电动送货车的承诺。虽然亚马逊目前使用Rivian、福特和梅赛德斯-奔驰等制造商的电动汽车,但纳入BrightDrop标志着对通用汽车商用电动汽车物流解决方案的认可日益增加。通用汽车更广泛的电动汽车推广在其2025年7月的销售数据中显而易见,报告销售了超过1.9万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115%。 财务方面,通用汽车公布了强劲的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该公司收入达到471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 (EPS) 为2.53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分别超过市场普遍预期5.9%。尽管这些收入和盈利指标强劲,但同期净收入同比下降29.8%,主要归因于净关税带来的11亿美元影响,以及持续对电动汽车发布和技术进步进行的大量投资。 战略投资支撑未来增长 市场对通用汽车业绩和战略举措的积极反应,源于旨在确保长期增长的几项关键举措。该公司最近完成了20亿美元的加速股票回购计划,回购了4300万股股票,这凸显了其对股东回报的承诺。更重要的是,通用汽车宣布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对其美国制造工厂投资约40亿美元。这项投资的战略目标是增加汽油车和电动汽车的产量,目标是到2027年在美国每年组装超过200万辆汽车。此举还有助于通过避免每年约50亿美元的墨西哥进口关税来缓解潜在的财务逆风。 此外,通用汽车与英伟达建立了关键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人工智能整合到其下一代汽车、工厂和机器人技术中。此次合作利用英伟达的人工智能和加速计算平台,包括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和自动驾驶技术的Nvidia DRIVE AGX,以及用于创建装配线“数字孪生”以优化制造流程的Nvidia Omniverse。这项合作伙伴关系使通用汽车能够利用新兴的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汽车创新并创造新的收入来源,预计Super Cruise订阅服务将在五年内产生20亿美元的年收入。 通用汽车的估值指标进一步凸显了其吸引力;其市盈率 (P/E) 为5.74倍,远期市盈率为6.22倍,远低于汽车行业中位数17.04倍和18.14倍。这表明,尽管近期有所上涨,通用汽车相对于其行业同行可能仍被低估。 分析师观点和未来展望 分析师界对通用汽车维持“适度买入”的共识,反映了对其战略方向和运营执行的谨慎乐观。在17位分析师中,6位发布了“强烈买入”评级,5位“买入”,4位“持有”,2位“卖出”。平均目标价为57.19美元,较2025年9月18日59.02美元的当前交易价格略有3.06%的下行空间。这种差异反映了对通用汽车电动汽车转型步伐和更广泛竞争格局的不同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巴克莱最近将通用汽车的评级从“持有”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为73美元,而富国银行则维持“卖出”评级,目标价为38美元。 > “实体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与通用汽车一道,正在改变交通运输,从汽车到制造它们的工厂。”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 展望未来,投资者将密切关注通用汽车定于2025年10月28日发布的下一份财报。目前的普遍预期是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为2.32美元,较去年同期2.96美元显著下降。对于2025年全年,分析师预计每股收益为9.44美元,较2024年下降10.94%,随后在2026年增长2.33%至9.66美元。这些预测反映了投资和市场动态的持续影响,但通用汽车在电气化、人工智能集成和国内制造方面的战略转向有望成为其长期发展轨迹的关键决定因素。